2018-12-02 15:43
作者 张建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无到有、白手起家,从来都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2018年11月23日晚19点30分,第一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京港感染论坛“白手起家说科建”专题版块在北京市望京昆泰酒店2楼多功能会议A厅准时召开。本版块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主任李敏和河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李轶主持。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第一位讲者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医学检验科主任吴文娟。她演讲的题目是“临床微生物学科建设之道---医院感染诊治的基石”。演讲伊始,她抛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价学科建设?”随后,她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对学科建设和科室建设过程进行了回顾与总结。首先,她概括地提出了“学科建设的六大要素”:学科定位、学科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学科管理。随后,她又详细阐述了“临床实验诊断学科建设的四大要素”:标准化、智能化、快速化和临床化。之后,她结合时间轴,将她所在科室的建设工作细细道来,从“浦东新区重点专科”到“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感染病学组组长单位”,一路走来,诸多困苦,但在科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所有困难都逐一克服,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最后,她表示“临床微生物发展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并附上陶渊明的诗句,与大家共勉:“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第二位讲者是上海市肺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检验科主任余方友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临床微生物研究助力个人职业生涯提升”。首先,余教授分享了他的个人基本情况、国内外学习经历、主要工作经历、专业技术职称的晋升历程、科研经历等情况,让参会人员对其成长和工作经历等有了较详细的了解。余教授语言幽默诙谐,又富含哲理,会场笑声阵阵。随后,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科研课题选题的基本原则”、“科研课题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原则”,得到了参会人员的一致赞同。紧接着,他结合“Pubmed的使用”、“英文文献的检索与下载”、“NCBI文献订制”等具体实例,对 “临床微生物科研选题的策略”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参会人员纷纷拍照记录,都表示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最后,余教授寄语:“科研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贵在坚持,源于兴趣”。
第三位讲者是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微生物组长吴丽娟。她演讲的题目是“妇幼专科医院的微生物室奋斗之路”。首先,她向大家介绍了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的基本情况。随后,她指出,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耐药监测项目的蓬勃发展、王辉主任等微生物检验领域专家和团队对基层建设的大力支持,现在正是“基层医院微生物发展的最好时代”。接下来,她介绍了她所在微生物室的岗位设置和工作流程,并展示了她所在医院临床送检样本数量、GBS筛查阳性率等相关数据,让大家对她们的日常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最后,她对科室建设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以下五点:一、日常组内学习;二、定期参加感染科教授查房、病例讨论;三、积极参与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四、搭建平台让临床、微生物、药学等多学科交流;五、通过专业专注提升团队荣誉感。演讲的最后,她送给大家一句话---“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与大家共勉,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最后一位讲者是宝鸡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李海英。她演讲的题目是“积跬步、致千里,风雨兼程向远方---浅谈基层微生物室的成长之路”。她的汇报从分六点展开:一、草创班底初入门;二、初识大咖渐入轨;三、团队建设立根基;四、北大培训树自信;五、检医互动成效显;六、学术交流促提升。通过一幅幅照片、一句句诗词,李主任将宝鸡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建设史、奋斗史娓娓道来,令人动容。最后,她表示他们的科室如今取得的进步与成就,都是源于对微生物专业深深的热爱。
所有汇报结束后,大会主持李敏和李轶对各位讲者的分享、汇报做出了精彩的点评。晚21点30分,本次论坛“白手起家说科建”专题版块圆满结束。
审校:陈宏斌 编辑:张建港 摄影:武雍嵬
“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相信所以自信”
“坚持原创、追求学术、倡导合作、注重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