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临床大查房】京港感染大查房,临床感染技能训练营
【临床大查房】京港感染大查房,临床感染技能训练营

2018-12-02 17:05

作者 赵鸿 董晓琴

1“

11月17日下午,第三分会场大查房的场面热火朝天。作为京港感染论坛最受欢迎的环节之一,临床大夫们化身犀利“考官”,专家们接受花式“拷问”,角色的转换让现场气氛很燃。本次大查房邀请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的王贵强教授和内分泌科郭晓惠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感染疾病科吕晓菊教授和实验医学科康梅主任医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的肖二辉主任医师做病例点评嘉宾和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三份病例报告虽错综复杂,却被明察秋毫的专家们一一破解。旁话不多说,迎接主角登场。

1

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高莹副主任医师首先呈现给大家一例发热伴间断持续头痛、近1月体重下降15kg的年轻男性病例。患者1年前发现肾上腺占位且血压增高(BP 145/94mmHg)但药物控制尚可,近1月来头痛、心率增快(P 133 bpm)、高热、炎症指标显著升高(WBC、PLT、ESR、CRP、铁蛋白)、抗感染(阿奇霉素、头孢酮/舒巴坦)效果差,体重明显下降。到底是什么“妖”法让该青年男性月减15公斤?针对引起不明原因发热的原因,高大夫带着大家一起抽茧剥丝、逐渐缩小感染性、结缔组织病所致发热伴体重降低的可能性,最后将目标锁定在“肾上腺占位”。虽然患者血MN、NMN显著升高,MIBG显像阳性,都支持“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但患者HGB进行性下降(72g/L)、持续发热、严重消耗性改变,让严谨的临床医生们不得不陷入思考:这一切难道都是“嗜铬细胞瘤”惹的祸么?是否重叠了第二个病因?已有的文献报道提示:仅有13%-28%的嗜铬细胞瘤患者临床上可以有发热,但多为低热,发热的原因是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高,尤其是IL-6水平异常增高。本患者的IL-6 水平达到令人震惊的130.0pg/ml (0-3.4 pg/ml)!如此高水平的IL-6水平完美的解释了患者高热、严重消耗、贫血等一系列表现。立即阻断患者的炎症反应、纠正贫血、改善营养状态,行腹腔镜下右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本病例一波三折,最终揪出了幕后实施“妖”法的大boss,警示大家嗜铬细胞瘤可为不明原因发热的少见病因之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总结到:该患者铁蛋白、CRP、IL-6明显升高,说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活化,此时的高热和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高热的鉴别诊断颇具挑战性。


2

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的曾艳丽大夫以一张令人不忍直视的皮肤结节、溃烂幻灯片为与会者展示了一名中年男性历时8年、反复皮损伴发热的痛苦“人生”。患者8年来身体多处反复发生大片破溃、伴发热、抗感染效果有限,患者反复就医、不但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压力同时忍受着皮损造成的巨大心理和精神压力。仔细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化验结果,并没有太突出的提示性线索,唯有近2年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有些“小烦恼”。河南省医感染科请来了皮肤科、病理科的多位专家,共同查病人、看片子、分析检查结果,同时深挖文献,发现了“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Necrolytic migratory erythema, NME),胰高血糖素瘤”这个“嫌疑犯”。然而腹部增强CT并未发现胰腺异常病灶。而处于精神和经济双“崩溃”边缘的患者和家属心灰意冷、无意再做进一步的PET-CT和胰高血糖素检查。就这样看着患者一步步的走向“深渊”么?不能,毁灭的不仅是一个病人、而是一个家庭!实验性治疗一下看看:生长抑素、奥曲肽之后,患者的体温竟然在48小时内正常了、皮损也逐渐愈合了。本例经多学科会诊,医患双方共历艰辛和磨难,终于“拨开迷雾见天日”。但患者在出院后仍以自杀结束了生命。王贵强教授感慨历经几番周折拨开重重迷雾,却还是没能改变最终结局;提醒临床医生在治疗身体病痛的同时,还要兼顾患者的情绪变化。

3

腰背痛了5个月、疼痛变本加厉越来越重、直到无法坐立同时伴有近1月的高热,无法忍受的43岁打工女人来到华西医院求救。因为痛、患者已经应用过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万古霉素、泰能”等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可情况并无缓解。入院前4次血培养均阴性、入院后第5天血培养示较多酵母样菌。遂调整抗菌治疗方案为“莫西沙星+万古霉素+伏立康唑”。治疗6天后的血培养提示为近平滑念珠菌,再次将伏立康唑调整为大扶康。调整后的治疗方案很快控制了体温,病情似乎平稳了。不成想,2周后患者再次高热、腰痛。什么原因呢?新发的感染、原有菌株耐药?仔细对比治疗前后的腰椎增强MRI发现:抗真菌治疗后虽然体温正常了、但病灶并未明显改变且出现了椎旁软组织肿胀。按照腰椎结核加用抗结核治疗,无效!!看来唯有活检了!椎体组织培养找出了“曲霉菌”这个深藏的真凶。再次调整治疗为“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患者病情终于控制。结合本例,王贵强教授指出:患者病程较长、抗细菌治疗无效,遂应用了抗真菌药,但没有针对“曲霉菌”。这种情况必须尽早行活检以明确病因。康梅教授也补充说“宁做有创检查,不做无为治疗”。

一个半小时的精彩查房在专家学者们的激烈讨论中悄然而逝,大家迸发的思维火花让整个会场呈现一片百花齐放的景象。或许收获颇丰,或许意犹未尽,或许疑惑不减,让我们共同期待来年再聚首,继续享用这场临床感染技能盛宴。

摄影:武雍嵬

供稿:赵鸿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董晓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排版:孙世俊 靳龙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