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 >【临床沟通】微光闪烁,薪火相传,照亮抗感染治疗的天空
【临床沟通】微光闪烁,薪火相传,照亮抗感染治疗的天空

2018-12-02 17:13

作者 黄曦悦 肖玉玲

古有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引流觞曲水,幽情畅叙。

今有京港论坛,学术大家,济济一堂,以病案为媒 ,思辨争鸣。

2017年初冬,于首都之望京,第六届京港感染论坛首日即迎来了“临床沟通,微光闪烁”栏目。微生物学者与临床同仁以实例会友,切磋“技艺”,岂不快哉。

此栏目由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的杨青教授及武汉普爱医院检验科曾吉主任主持。共计8个报告。


1

首先与大家交流的是潍坊呼吸病医院的于国华老师。 他带来的讲题是:重度奴卡菌肺炎诊疗感悟。于老师以一则“有爱”的故事开场,风趣幽默中不失严谨,生动地讲述了一例重症肺炎颇为曲折的诊治经过。从采用多方检查手段确证病原菌,到抗生素方案的屡次更改,最终通过痰培养、BALF培养、CT引导下肺组织穿刺组织培养,三种标本均培养出豚鼠奴卡菌,从而确诊。患者,一位善良的老人,未能留住他离去的脚步,但是医患之间的信任和爱与世长存。  

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宇岚老师的讲题是:神秘病原菌。林老师的报告富有悬疑神秘色彩,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地讲述了一例股骨感染的侦破经过。临床屡次送检分泌物,然而涂片染色、培养均一无所获。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通过亲自到病房采样、延长培养、细致观察,最终借助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出人型支原体。通过多方查阅中外文献,指出组织标本应切碎而非研磨的关键点。此一役可谓持久战,贵在微生物学与临床同仁的不懈坚持。  

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肖玉玲老师分享了一例皮损伴肺部阴影患者的诊治经验和教训。患者老年男性,起病缓,病程长,相继出现肺部阴影、左胫前皮损、发热和神经系统症状,判断发热原因的各项检查未果,常规抗细菌治疗无效。由于家属坚决反对有创检查,延误了病原学诊断,最终检出隐球菌的时候,已经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患者不幸死亡。肖老师总结到:对于发热待诊的患者,宁做有创检查,不予无为治疗;提倡在病程早期积极获取微生物和病理学证据,方能尽早针对性治疗。同时提出G试验阴性的侵袭性真菌感染不容忽视,当怀疑隐球菌感染而无法进行有创检查时,血液隐球菌抗原检测也具有重要价值。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鹏豪老师带来一例不规则毛霉引起的皮肤毛霉病。郭老师以南国“霉”景开篇,讲述了广州地区一则不规则毛霉的“黑色”故事。在介绍病例的整个诊治过程的同时,分享了目前不规则毛霉的相关文献,并简述毛霉的感染特点、生物学特性及鉴别要点,以提高临床工作中对该霉菌的认识。最后强调多学科互动交流的必要性,发人深思。

5

  郑州市骨科医院检验科王雷鸣主任分享了NTM与MTB骨关节感染的病例。

王老师将两个病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分别从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辅助检查、治疗、愈后,系统分析,全面讲述了感染的病例。王老师的总结中提到:临床思维、病原学诊断、多学科联合对于确诊骨关节感染至关重要。最后强调虽然基层医院因为条件限制,关键实验无法开展,但思维要开阔,行动要开拓,实用为主,根据自身条件,保证生物安全,努力完善诊断流程,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微生物学检验报告。

6

湖北省秭归县人民医院的龚萍老师讲述了自己作为微生物学工作人员,亲身参与发热待查患者诊治的经过,全力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的故事。患者乏力、纳差、上腹痛2月,寒战、发热1周入院,当天送检的血培养5天培养无细菌生长。龚老师到病房沟通时发现血培养瓶竟被存放在冰箱内,故根据患者体温变化指导重新采集血培养。第二天血培养报阳涂片疑似肺炎链球菌,龚老师调取本院肺链耐药监测数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诊治依据。但是在液体培养基中长势可喜的链球菌,用尽各种办法,竟无法在各种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值得进一步探究。

7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陈杏春教授带来的讲题是:披着羊皮的狼—真菌感染病例分享。在微生物界,丝状真菌瑰丽美貌,多姿多彩,然而却是烈酒最美毒花最香,这些真菌是披着羊皮的狼,感染所导致的病损往往给患者带来毁灭性的伤害。陈杏春教授为我们讲述了两个凄美的故事“不期然的偶遇,让我伤痕累累-—眼睛的真菌感染”。陈教授从患者起病、搜寻病原体、少见真菌的鉴定,文献回顾等方面,详述了眼部外伤后由刺盘孢和毛色二孢菌引起的感染,最后提出真菌性角膜炎多有植物性外伤史,以及眼部标本微生物学检验的建议。

8

 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河北遵化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张玉梅老师,她分享了创伤后残肢感染偶发分枝杆菌的一个病例。一名重度创伤病人,多处创伤部位污染严重,入院后进行了截肢手术及抗感染治疗,术后一周左右发现病人截肢处伤口感染。通过亲自采样,培养出分枝杆菌,但是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完成进一步的鉴定和药敏,张老师急病人之所急,积极外送培养物至北大人民医院鉴定到种并完成药敏试验。经鉴定为偶发分枝杆菌,在微生物室与临床进行了充分有效的沟通之后,对病人采用了针对快生长分枝杆菌的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同时再次进行了清创截肢手术,病人得以成功治愈。

奇案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星火燎原,微光传递,这正是设立“微光闪烁”板块的初衷。加强实验室与临床沟通,多学科共建,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薪火相传,终将照亮抗感染治疗的天空。

摄影:武雍嵬

供稿:黄曦悦 肖玉玲(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