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7 23:44
作者 段生琛
前言
初冬北京骤降的温度降低不了全国各地学员来京参加京港感染论坛的热情。首日会前会来自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的张相林教授和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李刚教授分别从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方面进行精彩演讲。
首先张相林教授就替考拉宁的个体化治疗做出阐述。张教授指出,药物选择首先是以病、以人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目前常有药物暴露量不足的情况,导致药物耐药风险明显增加。或者出现药物浓度过大,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增加的情况。因此血药浓度监测可以实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并有效发挥作用。由中日医院牵头,全国20多家医院参与,对替考拉宁血药浓度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进行了观察性研究。参加单位使用同一方法(高效液相分析法)监测替考拉宁浓度,结果发现尽管给予负荷剂量,仍有60%以上的患者替考拉宁血药浓度未达到有效浓度。按照原有替考拉宁说明书上建议的给药浓度进行治疗,大部分并未达到有效浓度,所以在2017.9.29更新了中国版说明书。即使更新了说明书,但给药方案依然遵循循证结果+个体化血药浓度监测的结果。
另外替考拉宁的给药途径方面,研究发现静推或肌肉注射差异不大。但口服给药后替考拉宁不被肠道吸出,因此不推荐口服。另外,由于替考拉宁PAE较长,利用度较高。使用过程中为避免药物蓄积,需严格监测其血药浓度。

2
随后,中日医院的李刚教授就血药浓度监测精准指导HAP的抗生素应用策略做了精彩汇报。李教授首先指出,循证医学充分说明,无论血行感染还是组织感染,血药浓度监测(TDM)均至关重要。有文献指出,TDM组较传统用药组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临床有效率高,治疗过程中的人均总剂量高,疗程短,住院时间短。另外有文献支持,监测TDM能增加早期达到药效学目标的几率,可减少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如根据个体化的差异,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替考拉宁甚至可持续泵入。
李刚教授同时指出,TDM虽然重要,但并不是万能的,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提出更精准的要求,如联合其他化验结果,建立标准化的检测方案。
最后,曹彬教授总结。TDM可精准指导抗菌药物使用,保证所有患者安全、有效实现抗生素暴露达标的策略。TDM更适用于危重症、应用免疫抑制剂、CRRT、肝损伤的患者,应在普通病房广泛推广。将来不仅抗细菌、抗真菌药物进行TDM,抗病毒药物也需要循证医学证据,建立血药浓度监测方法来给予患者精准化的治疗。
摄影:武雍嵬
供稿:段生琛 (北京安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