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8 23:50
作者 朱聪智
京港感染论坛
十年京港,逐梦感染病精准诊疗
大雪初至,瑞雪纷飞;天寒地冻,热情不减;一线连接你我,京港与您同在。在我们的期盼中,《2021年第四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京港感染论坛》如约而至,今天是会议第一天,会场线上学习同道都已过万。
12月8日下午会场一卫星会第一部分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张彤教授做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潘丽萍教授讲解了《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首先,潘丽萍教授提出了结核病和结核感染诊断面临的问题。WHO“2035年终止结核计划”困难重重,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结核病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也出现了20年来的首次上升,各种原因引起结核病病原学检出率低,依据IGRA方法预测全球及WHO各分区结核感染比例为四分之一左右,国内结核潜伏感染率为13%-20%(基于IGRA方法)。
其次,潘丽萍教授分析了现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技术及弊端:ELISA操作简便,可实现复检;ELISPOT灵敏度高,操作流程较复杂;IGRAs易感因素较多,患者免疫低下是产生假阴性以及不确定结果的重要危险因素。
随后,潘丽萍教授分享了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新靶标相关研究:IP-10作为检测靶标,META分析显示诊断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88%,是非常有临床价值的用于结核感染诊断的标志物,并且在HIV人群中检测性能更好。
最后,潘丽萍教授介绍了结核感染细胞免疫反应检测新型靶标IP-10 mRNA。IP-10 mRNA作为靶标的新型结核细胞免疫反应检测技术能够实现当天报告结果,与IGRA检测技术(基于ELISPOT方法T-SPOT.TB)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性能基本一致,而且在HIV人群中表现更高的诊断价值。
张彤教授做了总结,我国是结核感染大国,早检出、早诊治刻不容缓,我们需要新技术、新药物、新方案加持。
卫星会第二部分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辉教授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施毅教授作为主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苏欣教授为我们讲解《曲霉抗原、抗体检测诊断肺曲霉病临床研究进展》。
苏欣教授首先从曲霉发病机制和疾病临床类型,以及我国肺真菌病种的演变、肺部真菌病的变迁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降低肺曲霉病病死率,需要早诊断、早治疗。
接着,苏欣教授重点介绍了肺曲霉感染病学诊断技术,包括曲霉菌血清学检测及分子诊断技术,包括G试验、GM试验、曲霉IgG抗体、IgM抗体、IgE抗体,其中GM检测应用越来越广泛,肺泡灌洗液标本(BALF)敏感性更高,并作了GM实验重要指南推荐。
再次,苏欣教授又介绍了几种新的检测方法。BALF LFD检测,其速度快,半小时内出结果,敏感性和特异性与BALF GM接近。丹娜公司研发了全球创新GM试验(荧光免疫层析法)
最后,苏欣教授指出曲霉IgG抗体对CPA患者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IA也适用。曲霉菌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的优势可以覆盖常见的曲霉感染类型。
施毅教授进行了总结,GM试验影响因素较多,使用曲霉菌抗原抗体的联合检测、应用丹娜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临床帮助很大。
供稿:朱聪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
审阅:潘丽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审稿:苏 欣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