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9 23:35
作者 钟经婧、冯胜虎
京港感染论坛
十年京港,逐梦感染病精准诊疗
12月8日下午京港感染论坛在线上正式举行,本次会议的第一板块是免疫缺陷宿主感染,首先是来自北京朝阳医院的谷丽教授进行了关于“先天性免疫缺陷分子诊断到治疗进展”的分享。谷教授由一例高IgE综合征的病例展开分享,提出最新免疫出生错误概念取代了先天性免疫缺陷概念,免疫出生错误有多种临床表型,包括感染性疾病,自身炎症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因此对于年轻人反复感染,尤其是全身播散性机会菌感染的患者要警惕免疫出生错误性疾病,通过分子诊断,如全基因组或全外显子测序,对于其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为“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感染与感染并发症的鉴别”,由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张睢杨教授主讲。会议从“HSCT后肺部并发症的流行病学、可能的机制和常见类型,HSCT后肺部感染与非感染并发症的鉴别”两方面展开。张教授提出,移植周期相关时间表、高分辨率CT有助于HSCT肺部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支气管镜及mNGS也在诊断方面具有其优势和意义。
接着,来自解放军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影像科的赵绍宏教授从病原学诊断到治疗评价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影像学在免疫力缺陷的宿主肺部感染相关知识的报告。报告分别对病毒感染(以巨细胞病毒为例)、真菌感染(曲霉菌病、毛霉菌病、肺孢子肺炎,念珠菌病)的影像学特点进行介绍。最后赵教授指出临床上我们需要将胸部影像学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做出最终的临床诊断。
最后,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的佘丹阳教授为我们进行了关于血浆游离DNA宏基因测序在重症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的分享。佘教授提到相较传统病原学诊断技术,血浆CF-DNA测序敏感性更好、受抗感染药物使用影响更小,同时阳性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血培养持续时间,对于重症免疫缺陷患者,特别是对于有创标本不易获得的患者,血浆CF-DNA测序在特殊病原学诊断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和价值。同时佘教授也指出血浆CF-DNA测序作为一项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仍有其不足存在,不能完全替代标准检测手段,同时对于其结果需要临床医生提高解读能力。
供稿:钟经婧 冯胜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审阅:谷 丽 北京朝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