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会议报道 > 【会议报道】论文发言交流
【会议报道】论文发言交流

2021-12-11 21:08

作者 尚晓

京港感染论坛

十年京港,逐梦感染病精准诊疗


2021年12月10日下午,第十届京港感染论坛“论文发言交流”版块在线上成功举办。会务组共收到147篇投稿,经过前期论文筛选,最终选出13位优秀讲者参与交流。会议由中日友好医院的李辉博士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李荷楠副研究员共同主持。此次会议很荣幸邀请到了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张嵘主任,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的宁永忠主任,中日友好医院的鲁炳怀主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周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杨恩策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黄磊副研究员进行点评。此模块对青年医生展示风采,促进同行的交流思考,启发灵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的刘博老师介绍了致病菌毒力因子在线分析平台的设计与构建。该团队创建了VFDB毒力因子数据资源平台(www.mgc.ac.cn/VFs)。这套分析系统可以达到每年分析2万到3万个基因组的分析量,10分钟/基因组的运算时间;基本达到人工分析的准确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胡大康老师介绍了“mechanisms of K1 Klebsilla pneumoniae-induced pyogenic liver abscess”。中日友好医院尚晓博士介绍了流感感染肺组织损伤后修复的机制研究成果。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王书侠教授介绍团队在木犀草素对巨噬细胞的调节BMDM极化抑制细胞因子风暴机制的研究进展,该研究研究为天然木犀草素作为抗炎和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红梅教授介绍了mNGS在终末期肝病胸膜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罗颖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团队研究发现:结核特异性细胞活化指标HLA-DR的表达水平能够有效区分活动型和潜伏性结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为利老师的介绍了医院引进TLA(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后对排班情况以及临床的TAT时间的影响。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王世富老师介绍了团队研究发现:Mfsd2a 有潜力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早期检测和诊断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王震寰老师利用网状Meta分析揭示:除红霉素外,成年人非重症CAP的经验性覆盖非典型病原菌的治疗方案之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大体无显著差异。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高凯杰老师的报告了“儿童侵袭性无乳链球菌感染32例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深圳市儿童医院的徐周老师研究关注“儿童百日咳临床流行特征及其密切接触者感染现况”。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袁媛老师“报告主题是ALD小鼠模型分析ALD宿主感染创伤弧菌后的免疫特征”。感染创伤弧菌的ALD小鼠天然免疫应答不足,T细胞功能受抑制,血小板的高水平活化可能是其易感创伤弧菌且发展为脓毒症的主要因素。这些新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ALD背景人群易感创伤弧菌且发展为脓毒症的宿主免疫机制,同时也为将来具有ALD背景的创伤弧菌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潜在靶点。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郭建教授介绍了角膜感染镰刀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药敏特征。 







感谢专家对青年研究人员的指导点评,感谢13位讲者带来的精彩报告,我们明年再见。




供稿:尚   晓  中日友好医院 

审阅:宁永忠  北京垂杨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