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会议报道 > 【会议报道】呼吸道靶向病原测序技术的应用
【会议报道】呼吸道靶向病原测序技术的应用

2021-12-11 21:08

作者 卫锦然

京港感染论坛

十年京港,逐梦感染病精准诊疗


2021年12月9日下午,3点20分,京港感染论坛分会场二的因美纳专题会“呼吸道靶向病原测序技术的应用”如期上线,会议由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解立新教授主持,引出了“靶向病原测序”这一全新的概念,相比较大网捞鱼式的病原宏基因组,靶向测序具备了更强的目标性,而接下来的主题汇报也围绕着这一技术的特点和在临床的探索和尝试展开。



来自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詹庆元教授首先带来了tNGS病原检测在重症肺炎中的价值”,围绕重症肺炎的诊治难点,詹教授提出临床需要同时满足“快”、“准”、“全”、“明”的病原检测手段,并回顾了NGS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宏基因组测序(mNGS)和靶向测序(tNGS)在检测原理和特点上的差异,指出通过“杂交捕获”的靶向测序方法·能够大幅提升检测灵敏度,实现DNA+RNA病原的单一流程检测,并通过设计特异性探针在捕获病原的同时检测可能的耐药基因,接着用三个临床的应用案例说明了tNGS在应用中的高效能,其中一例高度怀疑肺结核的案例中,BALF抗酸涂片、BALF Gen-XpertBALF结核培养同时阴性的情况下,通过Illumina的呼吸道靶向测序试剂盒(RPIP)检测到了结核分枝杆菌的序列,从而证实了临床的猜想。最后詹教授也提及不论是mNGStNGS,临床仍然需要关注结果的过度解读问题,同时这一新的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数据验证并确实是否能够改善临床预后并优化抗感染的治疗。

接下来,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的徐晓刚教授则从耐药基因检测的角度介绍了靶向测序技术的一些实践应用,他强调了病原耐药特性对于临床在制定抗菌治疗方案时的重要性,并讨论了一例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心内膜炎案例中,在仅有mNGS提供的病原,而缺少耐药信息报告情况下,临床对于用药方案的一些争议,接着徐教授从技术角度出发解释了通过靶向富集技术能够克服宏基因组在获取耐药基因片段上的短板,并通过几例验证性的实验,说明了RPIP能够有效检出大部分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所携带的重要耐药机制,并希望这一技术能够紧跟病原耐药性的发展,NGS技术的应用探索应该“永远在路上”。

最后解立新教授对该专题的内容进行了点评,他指出NGS技术在病原检测领域的发展为临床抗感染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期待这一技术能够不断精进、完善,帮助临床解决更多的问题。而对于新技术,临床需要抱着理性、客观的心态,在应用于临床前需要严谨的进行相关的研究和验证,做到合理、规范化的使用。




供稿:卫锦然  因美纳(中国)科学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