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会议报道 > 【会议报道】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会议报道】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2021-12-14 18:16

作者 马帅

京港感染论坛

十年京港,逐梦感染病精准诊疗


2021年12月12日,第十届京港感染论坛的最后一天,精彩持续呈现!大会特邀报告环节由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吕媛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安友仲教授共同主持。



第一位讲者的是来自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的徐建国院士,徐院士为我们分享的主题是“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首先徐院士指出,当前社会传染病的发展趋势:从之前的贫穷,不卫生,自然灾害型转变到了生态,行为相关传染病,更多的突出了“人祸”范畴。并通过三点总结,简要介绍了我国传染病的总形势。随后,通过新冠病毒的例子引出新发突发传染病发展趋势和应对,指出应对新发传染病是我们的长期任务并迫切的需要更多科研科技力量的投入,使我们在未来能够更全面掌握新发传染病防御的理论、技术、产品、策略等,下好先手棋。接着,徐院士给我们介绍了传染病的发生机制,并通过介绍徐院士2017年的研究项目“动物源性病原体对人类的致病性“指出传染病是可以预防和预测的。

接下来徐院士通过登革热病毒今年的地区变化指出气候变化可影响一些传染病的发生,通过序列7型猪链球菌在中国的变迁研究指出病原体的变异会引起一些传染病的流行,介绍了黄热病,非洲猪瘟等输入性传染病,无形体新型布尼亚病毒等生态相关传染病,SARS等野生动物相关传染病,HIV梅毒等个人行为相关传染病,大肠杆菌O104:H4欧洲大规模食品供应模式相关传染病,以及禽流感布鲁菌等社会行为相关传染病,并通过2005年四川突发人感染猪链疫情介绍了多点平行传播新模式。

徐院士指出,我们应主动开展反向病原学研究,发现命名新的病原微生物,主动预防,评估微生物的致病性。并介绍了温州病毒等新的病原体,已知病原体的新血清型、基因型,新发现的宿主动物,被忽略的病原体,如:人感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BJ-90以及一些未知细菌和未知病毒等案例,提出人类分离病毒不到病毒种类的1%。

最后徐院士再次强调了,新发突发传染病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要主动思维,重视反向病原学研究的重要性,通过评估其致病性,可以彻底改变有史以来传染病应对的被动局面,通过微生物普查,危险性评估前瞻性部署针对性策划预防疫情发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为世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徐院士的报告为与会代表开辟了新视野!




供稿:马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审阅:王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