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会议报道 > 【会议报道】精心思考、经典处置:临床大查房(二)纪实
【会议报道】精心思考、经典处置:临床大查房(二)纪实

2021-12-22 19:00

作者 王静静

京港感染论坛

十年京港,逐梦感染病精准诊疗


2021年12月11日下午,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学会联合协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主要承办的“第四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京港感染论坛”——临床大查房如约与广大感染科医生、微生物学同道见面。临床大查房是京港感染论坛多年来人气一直很高的一档“保留节目”。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没有在线下召开,但依然阻止不了大家的热情,线上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感染相关领域学者,共同参与了今天精彩纷呈的临床实践。

临床大查房(二)的版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佰义教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两位教授在感染病学界久负盛名,所以大家翘首以盼,一直期待。12.11周六是会议第四天。下午13:00后,距离正式直播还有近半个小时,两位教授和前两位讲者已经进入进行网络直播的腾讯会议室——会场二直播间。两位教授认真确认了日程、顺序安排、讲者简历等信息,非常严谨。同时谈笑风生,对即将召开的SIFIC年会进行了讨论。会议邀请的讨论嘉宾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筱玲院长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宁永忠主任





13:30会议准时开始。第一个汇报的讲者是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感染病科李娜博士。胡教授介绍完简历后,特别说明:李娜博士进行了多项课题研究,卓有成绩。李娜博士的汇报题目是《花季少女的腰痛之谜》。该病例是女性,13岁。某年7.30就诊于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诉:反复腰骶部疼痛8月余。该病例之前在本地医院就诊。起病5个月后,行“全麻下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肠粘连松解术”,术中脓液涂片找抗酸杆菌(+)。遂行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服药1周后因肝损,调整为利福喷丁+吡嗪酰胺;未再发热,腰痛明显好转。于当年5.24 (术后1个月左右)复查腰椎MRI:S1椎体前脓肿病灶较前稍缩小。入中山医院后,分析病史特点,考虑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革兰阴性菌或厌氧菌几种可能。8.3 TSPOT.TB A/B 0/0;8.4予阿奇霉素0.25g qd+利福布汀0.3g qd+乙胺丁醇0.75g qd+阿米卡星0.4g qd 抗NTM治疗;8.5多学科联合门诊(MDT);8.9出现发热,Tmax 39.4℃;WBC 2.8×109/L,N 56.4%,予停用利福布汀,转入骨科病房。8.11全麻下行前路L5-S1椎间隙及骶前脓肿病灶清除术。术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8.11术中采集的骶前脓液Xpert MTB/RIF:阴性。8.13报术中采集的骶前脓液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脓肿分枝杆菌(+)。8.14 转回感染病科,予调整抗感染方案为:阿奇霉素0.25g qd+多西环素0.1g q12h+头孢美唑2g q8h+阿米卡星0.6g qd。8.15骶前脓液mNGS结果:检出脓肿分枝杆菌核酸序列,种严格序列数2条。其余MRI、病理结果略。最终诊断 :肺外NTM病(腰椎、骶椎、盆腔):脓肿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之后患者又有三次入院、多次随访,逐渐康复。

病例汇报后,马院长对该病例的微生物学检测给予了肯定。就感染源、免疫力进行了提问。宁主任就抗酸染色阳性不等于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等进行了点评。胡教授说明了两点:①中山医院感染科的理念,宁可在诊断方面多花钱,也不在抗生素使用方面多花钱。所以这个病例有多个微生物学证据。②这个患者骨质破坏严重,不像脓肿分枝杆菌,像TB。给我们的启迪是快生长分枝杆菌也可以这样破坏。陈教授提问:患者高热,没用普通抗生素,怎么想的?很理性;十三岁怎么会感染这个菌?有免疫低下吗?李娜博士和主持、嘉宾进行了深入讨论,不知不觉到了节段的时间点。





第二个汇报的讲者是李培博士。李博士刚刚在中山医院学习完。胡教授对她的学习给予了表扬。陈教授也表扬了她的认真、敬业和专业,对她即将履新寄予厚望。李培博士的病例汇报题目是《金刚之躯的多系统感染——从不完美病历看感染诊疗思维》。某年10.5患者来到急诊科。患者39岁男性,主诉“血糖升高10年,双下肢乏力2周”。入院诊断:糖尿病、丹毒(左下肢)、胆囊结石、褥疮、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高钾、低钠、低氯、低钙)、高尿酸血症、轻度贫血。初始治疗:胰岛素控血糖、抗凝、营养支持、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抑酸剂保护胃黏膜。血培养:双瓶双肘;尿常规:OB+、LEU 3+、PRO+、细菌2083个/ul。BNP:54.5pg/ml。抗感染:头孢唑肟 2g q12h + 奥硝唑 0.5g qd。之后李博士给出了5个问题,每个问题都从临床医师、临床药师、临床微生物学三个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和讨论。李博士说,这就是当时发生的真实情况的文字再现。最后得出结论:社区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菌群不同;抗菌素的使用需要考虑其抗菌谱、药代学和药效学;抗菌素的疗程需要全面考察患者基础疾病及合并症;危重感染患者的多学科讨论可以相互弥补知识短板,更科学的诊治患者。

马院长点评提到两点:①对MSSA,药物调整为利奈唑胺加美洛培南,值得商榷;②尿路念珠菌是定植还是感染,需要分析。宁主任点评提到了多学科模式适合教学;尿液涂片;MRSA存在的可能;血培养的特殊形式follow up blood cultures等。陈教授首先对这个题目给予了肯定。现实中的病例没有完美的,承认不完美才能深入思考。提到如果只有MSSA,需要降阶梯;尿液念珠菌感染等情况。李培博士和大家一起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三个讲者汇报时,时间略有紧张。陈教授建议加快速度。第三位讲者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辽宁省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心赵宗珉教授。赵教授愉快地答应了陈教授的要求,汇报病例题目是《从一例社区获得性肺炎开启烧脑之旅》。实际上赵教授汇报了2个病例,只是把第二个病例当作第一个病例的对照,衬托凸显第一个病例的特点。让大家印象深刻。第一例:女,33岁。某年10月体检发现左肺占位。病理诊断左肺腺癌(cT2bN1M0)。开始培美曲塞+卡铂化疗两个月。病变范围减小,于12.16行左肺下叶袖式切除、支气管成型、纵隔淋巴结清除术。第二年2月着凉后发热,最高39℃,咳中等量黑色腥臭味痰。自行静点头孢菌素一周,无效。在外院住院按照社区获得性肺炎抗感染治疗一周(先后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莫西沙星、糖皮质激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糖皮质激素)无效,于3.12转入医大一附院。查体: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外院入院时血常规:WBC 15.8G/L,S 84.7%。HGB 116g/L,PLT 444G/L。外院CRP:158.37mg/L。外院痰培养:草绿色链球菌……

此时分析,目标病原体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MRSA、真菌(曲霉)、诺卡菌、放线菌、非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厌氧菌。治疗流程:美罗培南1.0Q8H联合利奈唑胺0.6Q12H静点,可以覆盖耐药革兰阴性杆菌、MRSA、诺卡菌、放线菌、厌氧菌。并完善痰细菌培养、痰真菌培养、痰涂片查抗酸杆菌、痰病原mNGS。如果效果欠佳,仍无病原学检查结果,则联用抗真菌药物;以上治疗都无效,扩大诊断范围,包括结核分枝杆菌或非结核分枝杆菌。令人惊讶的是,患者入院一周后,前后CT比较可见右肺出现明显空洞性改变。同时体温降至38-38.5℃,咳痰无减轻;痰培养:副流感嗜血杆菌(一次);痰病原mNGS:曲霉属(序列72)、黑曲霉(9)、嗜血杆菌(358)、副流感嗜血杆菌(318)等。遂停用利奈唑胺,换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伏立康唑静点,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持续口服伏立康唑,体温正常,无咳嗽、咳痰、咯血。随访CT至9.9,基本恢复正常。赵教授接着对不同类型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的临床思维进行了探讨。并引入第二个病例。该病例肺部影像学和前一例有相似之处,但后续确定诊断为粘液腺癌,无感染。最后赵教授对肺部空洞性病变进行了归纳阐述,并总结了影像学分析流程(一共10步),可谓要言不繁、精彩纷呈。

马院长点评提到了正常痰培养不报草绿色链球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宁主任提到,免疫低下患者单次mNGS结果,是否可能有病原体漏检。胡教授建议首先是强化病理检查,反复查找可能有线索;这么大粘液腺癌确实值得反思;建议癌与感染同步思考,也许同时存在。陈教授首先回答了胡教授的第三个建议。当时完成了微生物学检测,包括mNGS,但都是阴性。并提问,为什么有的临床表现很符合,但培养是阴性;为什么有时候培养有结果,涂片却看不见?前面第一个病例,作mNGS怕漏;这里作mNGS,考虑是否漏检。为什么?后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辉教授也一起进行了讨论,她提到,比如单纯看分枝杆菌,mNGS灵敏度可能确实不如mNGS。建议区分临床敏感性和实验室灵敏度。并对病例给予了进一步点评。




三位讲者的汇报都很专业——可以说是精心思考、经典处置,主持和嘉宾的点评也很到位。不知不觉,临床大查房(二)到了尾声。陈教授和胡教授进行了简短小结。大家还在反思着教授们的思维精要、焦点精华时,下一部分讲座已经开启。 

感谢大家关注临床大查房板块。感谢大家关注医促会微感分会和京港感染论坛,明年再会!





供稿:王静静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审阅:陈佰义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