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5 15:54
作者 宁永忠(译)
责任编辑:宁永忠 鲁炳怀
外科感染学会腹腔内感染处置指南2016版
译者:宁永忠 审阅:鲁炳怀
外科感染学会(Surgical Infection Society,SIS)近期升级了腹腔内感染(Intra-Abdominal Infection,IAI)处置指南。指南题目:The Surgical Infection Society Revised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Intra-Abdominal Infection。指南全文见官网。(http://online.liebertpub.com/doi/full/10.1089/sur.2016.261)。该指南首版发布于1992年,之后于2002和2010年升级,目前的2016版是第4版。
第4版指南共76页,执行总结7页余,推荐条目合计13项、112条(不一定准确,已经数花眼了),全文引文共690条。非常庞大精细、非常震撼——吃瓜群众表示被碾压,O(∩_∩)O哈哈~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感染灶控制Source control
微生物学评估Microbiologic evaluation
静注抗微生物药物Intravenous antimicrobial agents
口服抗微生物药物Oral antimicrobial agents
成年人社区获得性IAI经验性抗微生物治疗Selection of empiric antimicrobial therapy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CA-IAI
成年人医院相关性IAI经验性抗微生物治疗Selection of empiric antimicrobial therapy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HA-IAI
抗微生物治疗的时机Timing of antimicrobial therapy
成年人抗微生物治疗的剂量Dosing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adult patients
抗微生物治疗的疗程Duration of antimicrobial therapy
针对特定病原的抗微生物治疗Pathogen-directed antimicrobial therapy
治疗失败Treatment failure
儿科IAI的治疗Treatment of pediatric IAI
下面对前3项条目的具体推荐,一一翻译析评,大家怡悦!
1.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对IAI患者不良后果风险的评估,于感染灶控制、抗微生物治疗的优化选择而言极具重要性。特定推荐包括:
对IAI患者,使用表型(phenotypic)和生理学参数,包括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体征表现、极端年龄特点、并发症等;腹腔感染的范围程度、初始感染灶控制的充分性;评估治疗失败和病死风险时耐药或机会病原的存在或持续(1B)。
依据患者特征进行分层,分作治疗失败或死亡的低风险、高风险,有社区获得性IAI(CA-IAI)或医院相关性IAI(HA-IAI),包括术后感染;分层的目的是计划感染灶控制、经验性抗微生物治疗(2C)。
按:community-acquired和hospital-associated措辞不同,理念精细。
判断患者是否符合SSC(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判断标准,判断患者APACHEII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 score,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估分)是否≥10,符合者为高风险患者(1B)。对至少符合2项生理/表型(phenotypic)不良后果风险因素者,弥漫性腹膜炎者,感染灶控制延迟或不充分者,考虑为潜在高风险患者(2B)。
下列患者定义为HA-IAI且有耐药或机会病原感染的潜在风险:之前90内至少住院48hr;之前30天内居住在专业性护理或长期保健机构;之前30天内接受血管内IV药物治疗、伤口保健、肾替代治疗;之前90天内接受数日广谱抗微生物药物治疗;之前有明确的耐药病原定植或感染(2B)。
按:这一条源自2005版ATS 医院获得性肺炎指南,应用广泛、影响深远。
2.感染灶控制Source control
按:笔者一般情况下把外科领域sourcecontrol翻译作感染灶控制,而非感染源控制,以示区分。感染控制领域对环境等感染源的控制和处置,国内一般笼统称作感染源控制。
对多数IAI患者,感染灶控制考虑为治疗基石。针对感染灶控制的特定推荐包括:
对IAI患者,常规进行感染灶控制措施,来去除感染的液体和组织,防止进一步污染;例外情况指,有明确证据显示非干预性方式与良好临床结局有相关性(1A)。
诊断IAI后24hr内进行感染灶控制;例外情况指,临床证据显示非干预方式或延迟处置是正确的(2B)。对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感染灶控制要更加紧急(2C)。
对IAI患者,采用侵入性最低的方法充分控制感染灶,至少应暂时控制(1B)。
下列患者考虑感染灶控制的替代方式、或延迟方式,包括主要生理学指标不稳定者,弥漫性感染者,处于内脏或肠缺血状态者,此时考虑初始感染灶控制失败高风险(2B)。
对IAI重症患者,下列情况时应用简化的剖腹探查术和短期关腹技术,包括:关闭腹腔会产生明显的腹内高压;患者生理学状态严重恶化;初始措施不能获得充分的感染灶控制;或因肠系膜缺血有二次剖腹探查计划者(1B)。
对严重腹膜炎更高风险患者,如果可以在首次手术(index procedure)内做到充分的感染灶控制,则不要常规有计划进行再次剖腹探查;这类患者的剖腹探查应该以按实际所需方式进行,而非计划方式(1B)。
按:index procedure笔者不太理解。请教我院普外科专家马教授,提示为第一次手术、首次手术。Index即索引、指数;procedure即手术。
对IAI患者剖腹探查关腹之前,用晶体液(crystalloid fluid)进行冲洗以去除可见的残碎、大的污染,一般而言要把液体控制在肉眼可见受累区域内(2B)。
3. 微生物学评估Microbiologic evaluation
微生物学评估可用于特定患者,多数情况评估非必须。特定推荐包括:
对CA-IAI较低风险的患者,不必为指导抗微生物治疗而常规进行腹水培养检查(1B)。
对CA-IAI高风险患者、HA-IAI患者,为确定可能的耐药性或机会性病原,应获得腹水或感染组织进行培养检查(1C)。
如果(标本等)资源足够,可以考虑基于流行病学目的对所有患者进行培养,这样可以汇集、分析数据和信息用以指导经验性抗微生物治疗(2C)。
笔者职在临床微生物学。这里把上一版指南中临床微生物学内容一并列出,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内容流变、专业演绎。2010版SIS的IAI指南中,病原学检查内容包括:
对CA-IAI的患者,因血培养没有提供额外临床信息,故不常规推荐作血培养(B-III)。
如果有中毒症状,或存在免疫抑制,菌血症的信息有助于决定抗微生物治疗的疗程(B-III)。
CA-IAI,对感染物质(infected material)进行革兰染色涂片检查没有明确的价值(no proven value)(C-III)。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革兰染色涂片有助于确定酵母菌的存在与否(C-III)。
对CA-IAI的低危患者,需氧和厌氧培养是可选择的。但对了解CA-IAI病原学及耐药性的变迁,以及对指导序贯口服治疗有帮助(B-II)。
如果CA-IAI的常见菌株(如大肠埃希菌)对当地常用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率较高(如10%-20%临床分离株耐药),阑尾炎穿孔和其他社区获得性IAI需要常规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B-III)。
如果经验治疗可覆盖常见厌氧菌,CA-IAI时无需进行厌氧培养(B-III)。
对于高危患者,应常规进行对感染部位的培养。尤其是先前使用过抗生素的患者,耐药病原定植的可能性更大(A-II)。
腹腔内感染位点留取的标本,应该代表临床感染相关的组织(B-III)。
应该进行培养,标本量足够(至少1 mL液体或组织,越多越好),并经正确地转运系统运抵实验室。为最大化获得病原,接种1~10 mL液体至需氧培养瓶。另外应该送0.5mL液体至实验室进行革兰染色涂片。如果有指证,进行真菌培养。如果需要厌氧培养,至少需要0.5mI液体或0.5g组织,用厌氧转运管运输。或接种1~10 mL液体于厌氧培养瓶(A-I)。
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数肠杆菌科细菌,中度或大量生长时,需要进行药敏试验,因为这些细菌更易发生耐药(A-III)。
比较可知,新版指南只有适应征介绍,具体的微生物学检查内容没有逐条推荐。
限于篇幅,这里只对SIS的2016年IAI 新版指南前3项共14条推荐进行了译介。虽然可以管中窥豹,不过仍然强烈推荐大家去阅读全文,一窥堂奥;并在实践中依从应用,灵活落实!
谢谢您的关注!欢迎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