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9 15:29
作者 马帅
2022年12月18日上午《2022年第五届华夏临床微生物学年会暨第十一届京港感染论坛》继续进行。本版块共有四位行业知名专家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四场精彩的讲座,会议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佰义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朱宝利教授共同主持。


PART.01

首先,第一位讲者是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的王辉教授为我们带来的题目为“多学科构建诊断管理体系”的讲座。“多学科构建诊断管理体系”是近年来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讲座中,王辉教授首先为我们阐明了从传统方法到近年来比较新的mNGS检测技术的病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各自的优劣;而后王教授以临床微生物学检测的三个阶段(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为切入点,通过几篇文章,共识和病例的解读,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讲述了诊断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王辉教授提出我们要坚持5R检测标准,通过多学科开展前瞻性干预研究,实现患者受益,节省医疗资源的目的。

PART.02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曹彬教授,曹教授分享了题目为“病毒性肺炎的长期预后”讲座。讲座开始,曹教授指出,下呼吸道染作为一个全球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死亡率很高却常被忽视,并为我们展示了我国病毒性肺炎的流行状态。紧接着,曹彬教授为我们阐述了病毒性肺炎的发病趋势,病毒血症的概念,并通过几项长期的队列研究,从躯体,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为我们总结了SARS和MERS的长期异常表现;最后,曹教授通过已发表的几篇半年到一年的随访研究,为我们展示了新冠感染后的长期肺部异常表现,并提出了建立新冠康复门诊,多学科管理等解决方案。

PART.03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张文宏教授,他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新冠变异与宿主免疫共同进化:走出疫情”的讲座。张教授首先通过COVID-19大流行与传染病流行走势比较,为我们阐明了为何奥密克戎变异株进化速度快,时间短的特点;然后张教授向大家揭示了病毒进化在趋于稳定后的相对适应竞争与扩张,并比较了新冠与流感变异特征;随后,张教授着重分析了新冠奥密克戎对脆弱人群的致病性,脆弱人群的患病重症风险评估,阐明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针对我国当下疫情,张教授也提出了应对疫情第一波冲击的优化防控应对方案。

PART.04

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胡必杰教授,胡教授为我们带来的是题目为:“新形势下,医疗机构奥密克戎疫情防控的新策略”的报告。首先,通过2000万人口城市峰值和第一波结束时间的分析,胡教授提出,针对当下疫情,我们要加强培训,转变思维,改变策略,最大程度降低危重症和死亡人数,建立人群免疫屏障。接着胡教授指出,当前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阐明了核酸与抗原的筛查作用,提出要最大程度保护医护人员战斗力及解决方案。而后,胡必杰教授也强调了我们要重视脆弱人群的识别与防护及如何降低危重症和死亡人数的解决方案。最后,胡教授提出我们要常态化感控与医疗救治保障,转变观念,共克时艰!

- END -
供稿:马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审稿:王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排版:马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