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0 20:28
作者 刘智博
如对讲课内容有疑问,大家可以在《写评论》中提问,我们请专家解答!
刘智博,崔晓敬,刘颖梅,谢万木,曹彬供稿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
一位有糖尿病基础疾病的青年男患,急性起病,以高热、寒战、背痛、咳痰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快速进展并伴低血压、呼吸衰竭、黄疸和血小板减低,影像学提示肺多发实变和空洞影。如何在获得病原学证据前进行精准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患者,22岁,男。主因“发热、寒战、背痛5天,加重伴咳嗽1天”,于2016-4-11入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住院。
入院5天前无诱因出现高热,Tmax 40.5℃,伴畏寒、寒战、胸背痛。之后每日均有发热,伴畏寒、寒战,背部持续疼痛。入院1天前胸背痛明显加重,伴呼吸困难、咳嗽、咳白痰、皮肤巩膜黄染。当地医院查WBC10.7×109/L,PLT 29×109/L;胸片示右肺炎症。吸氧、头孢噻肟/舒巴坦静点,症状无好转。
既往发现血糖升高1年,平素血糖控制欠佳,空腹血糖11mmol/L,口服降糖药物(具体不详),1月前自行停药。发病前1周外出旅游。
入院后查体:P 100次/分,BP 125/73mmHg,SpO2 92%(鼻导管5L/min),急性病容,呼吸急促,被动端坐体位。皮肤巩膜黄染,双肺听诊呼吸音低,肝区叩击痛(+)。胸部CT(图1)见双肺多发实变影,多叶多段分布、胸膜下为主,部分病灶内见空洞(箭头),肝内见低密度灶(星号)。降钙素原最高114.4ng/ml。初步诊断“肝脓肿重症肺炎脓毒血症”。肺部病变影像学特点符合血源播散性肺脓肿表现,考虑原发感染灶在肝脏。由于肝脓肿最常见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入院当日即予亚胺培南 0.5g q6h抗感染,并多次留取血培养标本。
图1.2016-4-11胸部CT
入院次日患者仍反复寒战,氧合不能维持、血压下降,经过充分液体复苏转入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肝脓肿穿刺引流,既能去除原发病灶,又可以获得病原学证据,但患者气管插管、血小板减低,穿刺风险很大。权衡利弊,在输血小板后(复查血小板48×109/L),于住院第三天(2016-4-13)进行了肝脓肿穿刺引流,脓液涂片革兰染色见大量G-杆菌(图2)。2016-4-15血培养、肝脓肿穿刺液培养、痰培养结果均为肺炎克雷伯菌。根据药敏降阶梯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图2 肝脓肿穿刺引流液涂片革兰染色(如线内所示见大量G-杆菌)
转归: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平稳、氧合改善,入院第9天体温降至正常。2016-4-19拔除气管插管,次日转回普通病房,继续巩固治疗1周后出院。
时间 | 体温 (℃) | 收缩压 (mmHg) | WBC (×109/L) | PLT (×1012/L) | PCT (ng/ml) |
入院 (4-11) | 36.8 | 125 | 11.62 | 24 | 51.35 |
转入ICU(4-12) | 38 | 90 | 3.62 | 36 | 23.7 |
肝脓肿穿刺(4-13) | 38 | 130(去甲肾上腺素泵入) | 28.85 | 47(输注血小板2单位后) | 114.4 |
拔除气管插管(4-19) | 37.6 | 130 | 17 | 278 | 2.01 |
转至普通病房(4-20) | 37.3 | 110 | 16.29 | 379 | 0.55 |
个人体会:对于重症肺炎患者,强调抗感染治疗的尽早实施和“重拳猛击”,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加甄别的应用各种广谱抗生素。该患者的初始治疗就是结合患者肝、肺两个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对病原体进行了合理预判。在经验性抗感染同时,不应忽视病原学证据的获取。之后积极的脓肿穿刺,不但明确了病原体,也进行了有效的引流,缩短病程,改善了患者预后。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pidmic@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