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会议报道 > 【会议报道】临床沟通,微光闪烁
【会议报道】临床沟通,微光闪烁

2023-10-24 17:20

作者 张青

京港感染论坛

促进感染病诊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023年10月19-21日,第六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京港感染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京港感染论坛自 2012 年起,至今已历时十二届,十二年来,京港感染论坛作为桥梁,促进国内外感染界同仁交流成果、分享经验、传递友谊,焕发出独特魅力,成为国内最受瞩目的感染领域学术会议之一。“临床沟通,微光闪烁”作为京港感染论坛经典学术版块之一,最后一个栏目压轴登场。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杨青教授和武汉市第四医院曾吉教授的主持下,七位老师分别进行了精彩分享,或使学员茅塞顿开,或使学员频频点头,学员们收获满满、意犹未尽。




来自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的陈会霞老师分享的主题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宝”——从指南行标看少见菌报告》,少见菌的报告是微生物检测的难点,陈会霞老师通过两个病历向我们展示了其实验室在少见菌报告中的成长经历,指南的推荐结合图文的报告清晰了向临床展示少见菌的病原学特征及治疗方案,给临床有效的治疗带来了曙光。一例诺卡菌引起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病历让陈老师的实验团队意识到少见菌、苛养菌培养的特殊性,往往需要延长培养的时间,需要更好的培养条件。经过这个事件后陈老师团队积极改善实验室的检测流程,对于呼吸内科的肺泡灌洗液标本予以延长培养时间,少见菌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图文报告的发放简单、明了、直观的向临床传递检验信息,提高了临床对病原微生物的认识。



来自瑞安市人民医院的张青老师分享的主题是《感染还是污染?》,区分感染还是污染是临床医生最为困惑的问题,面对这个困惑,临床微生物的医生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张青老师通过两个案例的分享让我们知道微生物实验室的医生需要不断加强与临床的有效沟通,微生物的医生需要了解临床的信息帮助分析判断是感染菌还是污染菌,同样临床的医生也需要不断的提高感染的识别能力并且努力提高标本的采集质量,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才能真正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帮助患者得到及时、精准的治疗。



来自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的蒋宇杰老师分享的主题是《人狗“伤”情未了》,如今的社会圈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被宠物咬伤后引起感染的病历并不少见。蒋宇杰老师通过分享一例被宠物狗咬伤双上肢严重受损后引起感染的病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微生物检验工作者认真寻找病原体的过程。虽然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的条件有限,但是蒋老师没有放弃,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寻求兄弟医院的帮助,同时还检索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明确病原体为产琥珀酸厌氧螺菌。结合文献的复习给予临床合理化的治疗建议,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大大提高了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在感染性患者诊治中的价值。



来自许昌市人民医院的贾向红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咬人”的牙签》,一位患者被剔过牙的牙签刺伤,刺伤后引起手指部位的严重感染,第一次的分泌物培养检到星座链球菌、咽峡链球菌、艾肯菌等,给与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于是贾老师带领自己的团队多次的深入临床采样并与临床沟通治疗的方案。标本的采集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关键要素,微生物人员需要协助培训临床做好标本的采集工作,混合感染的患者往往存在厌氧菌的感染,对于深部厌氧菌的感染病历,需要微生物老师深入临床进行床边采样才能提高检出率。这个患者再贾老师和临床医生的通力合作下取得美好的治疗效果。



来自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梁丽艳老师分享的主题是《相识于“微”共抗感染》,梁丽艳老师是一位感染科的主任医生,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离不开与微生物检验工作者的合作。一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经过多次的痰培养未检到有价值的病原菌,治疗效果不佳。梁老师多次寻求微生物室老师的帮助,不断提高患者痰标本的送检质量,最终检出肺炎克雷伯菌,根据药敏结果进行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基层医院的病原学诊断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每个抗感染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真正的为感染性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在医促会临床微生物分会组织的华佗工程在梁老师医院举办后,在专家的指导下,梁老师她们和临床微生物室建立了定期沟通交流机制,标本的合格率有了大幅的提高,同时抗生素的使用强度也有了很大的下降。梁老师提出微生物室和临床是抗感染治疗中的美好伙伴,更应该携手共进,共抗感染。



来自赤峰宝山医院的马俊艳老师分享的主题是《“及早送检精准治疗”——论基层医院对微生物送检的再认识》,马老师是一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主任,她从临床医生的角度谈到微生物标本及早送检的重要性。马老师从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提高病原微生物病原体送检率的文件解读出发,联合院内、外专家在本院举行一系列的培训班,特别是华佗工程在她们医院举办后,医院提高了对临床病原菌检测的重视,大大提高本院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及标本质量。接着马老师通过一例诺卡菌引起胸水感染的病历分享,向我们充分展现了临床与微生物室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最终给患者带来了福音。



来自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的向丽丽老师分享的主题是《腹腔脓液之谜——”Who” is it》,向丽丽老师是细菌形态学的专家,在本届京港感染论坛的“慧眼识菌”板块斩获一等奖。向丽丽老师在一个腹腔脓液的涂片中发现不明物体及大量的细菌,按照常规处理,很多微生物的老师会直接忽略这个不明物体,但是向丽丽老师刨根究底,通过不同的染色方式及图谱文献的复习,确定这个不明物体为人芽囊原虫。最终告知临床该患者为人芽囊虫合并细菌的混合感染。微生物工作者需要有一个较真的精神,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计代价的弄清楚病原菌的真相,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微生物检验者的检测水平。



“临床沟通,微光闪烁”栏目是京港感染论坛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搭建的展示平台,大会主席王辉教授一直致力于国内临床微生物学的建设,可谓矢志不渝,王辉教授带领自己的团队不断的深入基层,培训基层从事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人员,每一次的培训都会让基层医院的学员们收获满满。学员们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临床,提升医院的微生物检测水平,再将成果通过“临床沟通,微光闪烁”栏目进行传递,使更多的人看到“微生物学的光辉”,并且我们相信有一天这光辉会照亮感染性疾病学的天空。



作者简介


张  青

副主任技师,瑞安市人民医院微生物组组长、科室质管员。从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及研究工作多年,在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病原菌耐药监测及流行病学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先后在国内中华杂志及其他专业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温州市科技局、瑞安科技局课题三项。

END


作者|张青(瑞安市人民医院)

审校|杨青(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曾吉(武汉市第四医院)

分享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