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慧眼识菌 > 【慧眼识菌】浅谈藏在耳洞里的黑曲霉
【慧眼识菌】浅谈藏在耳洞里的黑曲霉

2023-12-14 17:00

作者 龚小静 等

京港感染论坛

促进感染病诊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属于曲霉属,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粮食、植物性产品和土壤中,其可引起免疫力低下患者机会感染,曾有报道过黑曲霉引起的甲真菌病、外耳道炎、皮肤创面感染、支气管肺炎、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炎,以及传播性感染。现将分享一例患者因感染黑曲霉而引起外耳道炎的病例。



一、临床资料

潘某某,女,55岁,2023年8月16日患者以“右侧耳疼痛、瘙痒5天”为主诉前来门诊就诊,体格检查:T:36.7℃,P:80次/分,R:20次/分,BP:100mmHg/80mmHg。自诉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耳疼痛,瘙痒明显,无听力下降,无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无其他不适症状。患者病后未曾做过治疗,今日入我院耳鼻喉科就诊。


二、相关检查

1.专科情况:右侧外耳道弥漫性充血,肿胀,潮湿,可见积中等量灰白色分泌物,鼓膜充血,见图一


2.耳内镜示:同耳内镜检查所见,见图一



3.微生物检查:取耳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培养2天后检出黑曲霉。


▲图1 血平板35℃1天


▲图2 血平板35℃2天


转沙保罗培养基培养,情况如下:


▲图3沙保罗培养35℃2天


 ▲图4沙保罗培养35℃3天


▲图5沙保罗培养35℃5天


▲图6 黑曲霉菌血平板培2天镜下形态 胶布粘取,乳酸酚棉兰染色 ×400 


▲图7黑曲霉菌血平板培2天镜下形态 胶布粘取,湿片 ×400 


患者诊断为:右侧外耳道炎


处理如下:

1、患者洁耳。

2、嘱保持耳道清洁干燥,禁水、液入耳;按要求复诊,每日到我科门诊洁耳。

3、带药: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共1支每次0.1g,外用 QD。

经过洁耳以及规范使用药物治疗后,患者耳部症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且耳镜复检未见白色分泌物。


三、微生物知识拓展

黑曲霉(A.niger)属曲霉属,黑曲霉群。


培养特性

在沙氏琼脂上生长迅速,3d内成熟,开始为白色绒毛状,菌落中央逐渐出现很淡的黄色,继而变成粗绒状黑色或黑褐色,背面无色或者淡黄色,见图3至图5。其以菌落颜色落黑色(niger)命名。


镜下形态(见图6至图7

1.分生孢子头:开始是球形,逐渐变成放射状,黑褐色;

2.分生孢子梗:无色或者上部为淡黄色、光滑,壁厚,简而言之就是长、直、壁光而厚。

3.顶囊和瓶梗:球形或近球形,有单层和双层瓶梗,无色或黄褐色,双层小梗布满顶囊,呈褐色,梗基呈放射状。


鉴定与鉴别

根据培养与镜检,菌落生长速度快,黑色或黑褐色,1-4d即可鉴定,其顶囊球形或近球形,双层小梗,布满整个顶囊,呈褐色,梗基呈放射状。幼龄时黄色菌落注意与黄曲霉区分,前者菌落表面黄色颗粒稀疏、为淡黄色,而黄曲霉菌落表面颗粒较粗、密集、为金黄色。


四、心得体会

患者自诉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耳疼痛,瘙痒明显,中等量灰白色分泌物,鼓膜充血,是因为感染了黑曲霉引起的外耳道炎,那么在哪些情况下容易引发霉菌性外耳道炎呢?


第一:经常挖耳或不洁挖耳易引起外耳道炎,创造有利条件易诱发真菌滋生;第二:经常性游泳耳道进水时,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也易滋生真菌;第三: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且免疫力低下者等都易引发真菌感染外耳道。


不仅如此,黑曲霉还喜欢出现在发霉的食物,卫生间和厨房的墙角、洗手盆缝隙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尤其是在梅雨天气里,赋予了温度与湿度后, 黑曲霉立即膨胀起来。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它便有机可乘,变成破坏者、致病菌,引发健康问题。


黑曲霉是免疫力正常人耳真菌病感染中最常见的分离菌,其病变的部位容易取样,属于浅表感染,诊断更为直接。然而真菌是可以感染人体的所有器官,感染程度从慢性、轻度至急性,甚至危及生命,黑曲霉也不例外,它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甚至在机体免疫力功能疲惫不堪之际引发血流感染[3],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曲霉属真菌的重视,提升根据其菌落特点和镜下形态等特征鉴定真菌种类的能力,为此作为基层检验人员,正确认识微生物标本的送检与培养至关重要,同时还要提高对真菌鉴定与鉴别能力,更好的帮助临床捉拿真凶。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

[1]卢洪洲,钱雪琴,徐和平 医学真菌检验与图解.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120-122. 

[2]主编周庭银,章强强 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9:719-720. 

[3]尹秀云,陈建魁,曾利军,王琳,于农,宋世平,林莉,陈祎霏,黄媛,金欣,左向华.胃癌患者化疗后引发黑曲霉菌血症的实验诊断和治疗[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2):3022-3023.


作者简介


龚小静

主管检验技师,2016年毕业于桂林医学院  就职于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从事微生物相关工作6年。

END


作者|龚小静1、 黄春艳2、黄铭竹2(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

审校|韦新艳(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王占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分享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