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会议报道 > 【会议报道】优秀论文会议发言
【会议报道】优秀论文会议发言

2023-12-31 17:20

作者 郐俊扬、武星宇

10月19日下午,精彩纷呈的京港感染论坛来到了优秀论文展示板块。优秀论文板块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李荷楠副研究员和中日友好医院的李辉主治医师主持。本次会议共选出10篇优秀论文进行大会发言,有9位作者来到了现场,分别是谷晓颖、程欣、廖全凤、何磊、倪月艳、刘思、王红梅、欧阳紫柔和赵慧琳。

PART

01

第一位讲者是来自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呼吸中心的谷晓颖,讲题为《COVID-19 住院患者 long COVID 蛋白组研究:一项为期两年的队列研究》。讲者针对long COVID的诊断和治疗挑战性,早期识别及干预的生物标志物缺乏的现状,通过对来自武汉金银潭医院2020年1月7日-5月29日出院的COVID-19患者开展为期2年的随访,揭示COVID-19患者发病后2年四种主要的生物过程恢复模式,并为干预long COVID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PART

02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的程欣,讲题为《Resistance phenotype and genetic features of a heterogeneous vancomycin-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ain from an 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讲者分析了一组分离自免疫抑制患者的hVISA菌株的一般基因组特征,对分离菌株C1与C6/C8/C9进行共线性分析,并构建单拷贝同源基因系统发育树,发现C1与其它菌株有差异。但是C1与其它菌株具有相同的毒力和耐药基因,KEGG和COG分析一致。讲者推断hVISA可能是β内酰胺类诱导后产生,hVISA回复为VSSA, hVISA中VISA被VAN杀死。菌株C1与C6/C8/C9的不同位点分析,推测vraR和ISSau3基因突变可能是hVISA出现的原因。

PART

03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廖全凤,讲题为《Blood-rsCDM: a New Rapid and Simplified Carbapenemase Detection Method for Detecting Carbapenemases in Enterobacterales Directly from Positive Blood Cultures》。讲者开发一种直接从阳性血培养物中检测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的新的、快速、简化的方法,Blood-rsCDM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性能,可有效检测并区分产丝氨酸酶、金属酶和双产酶的CRE,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9%和100%,早期指导临床精准用药。Blood-rsCDM方法的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价格低廉、无需特殊器材,对于资源短缺的实验室友好。

PART

04

第四位讲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何磊副研究员,讲题为《不正确的抗生素治疗通过促进金葡菌Agr突变体加重持续感染》。Agr系统是生物被膜形成关键调控因子,宿主免疫细胞自身诱导Agr系统突变,形成厚实生物被膜抵抗免疫系统攻击。讲者通过体外和体内模型分别探究低剂量抗生素对Agr突变和体内细菌载量的影响,在体外模型中,低剂量抗生素作用下,生物被膜模式中的Agr突变体相比浮游模式,其出现更早且比例更多;在体内模型中,低剂量的抗生素方案增加了生物被膜相关植入物感染体内细菌载量。

PART

05

第五位讲者是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倪月艳老师,讲题为《Clinical features, 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psittacosispneumonia: a multicenter study》,报告主要围绕着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展开。讲者入组15家三级教学医院中被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共122例。对入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重症肺炎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及转归的统计分析,发现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在CAP中并不少见。当患者临床表现为高热伴肺外多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提示ESR、LDH、D -二聚体升高等,影像学表现为实变影,初始应用β-内酰胺类或呼吸喹诺酮类经验性治疗失败时,需考虑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此外,应用PCR或mNGS等新型病原体诊断方法,可以快速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并且在治疗时,在无禁忌症的请况下,可以优选四环素类药物治疗。

PART

06

第六位讲者是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刘思老师,讲题为《心脏植入型电子设备 (CIED) 感染中的葡萄球菌小菌落变异体:临床特征和基因组分析》。CIED在各种心脏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葡萄球菌的一种小菌落变异体(SCV),多次出现在CIED感染的病例报道中。讲者在回顾性研究中纳入了CIED感染且培养阳性的患者90例,其中19例分离到葡萄球菌SCVs。对SCVs分离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发现起搏器植入时间越长,曾有过起搏器更换以及感染历史的患者,更容易形成SCVs。SCVs分离组患者会出现炎症反应增强的情况,其中中性粒细胞比例、CRP等炎症指标上调。此外,SCVs分离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且常伴随抗生素调整。通过对SCVs菌株和分离自同一患者的野生株基因组对比,发现一些突变基因与细菌的黏附及生物膜形成相关,这可能与患者的持续感染有一定关系,出现细菌清除困难,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PART

07

第七位讲者是来自深圳儿童医院的王红梅老师,讲题为《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Intestinal Salmonella Infection and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mong Children》。沙门菌是世界上食源性腹泻最常见的致病病原菌之一,分肠道沙门菌感染和侵袭性沙门菌感染两大类,而儿童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逐渐成为了医学关注的重点,尤其COVID-19大流行期间,儿童感染趋势发生了改变。讲者通过采集深圳市儿童医院2014年至2021年收集的沙门氏菌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和药敏分析,比较新冠肺炎疫情前后的数据,发现儿童肠道沙门菌感染5-10月高发,主要集中在7月~2岁患儿,以鼠伤寒沙门菌血清型和肠炎沙门菌血清型多见,而COVID-19疫情使得肠道沙门菌检出率增加,并且鼠伤寒沙门菌血清型耐药率高于肠炎沙门菌血清型。对于侵袭性沙门菌,儿童侵袭性沙门菌感染以血流感染为主,其次是骨关节感染,主要集中在7月~2岁患儿,以肠炎沙门菌血清型多见。COVID-19疫情使C1群及伤寒沙门菌构成比减少,E群增加。抗生素治疗时碳青霉烯类及三四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较好。

PART

08

第八位讲者是来自河北省临床检验中心的欧阳紫柔老师,讲题为《pilW基因的特异突变位点在ST1型高产毒艰难拟梭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艰难拟梭菌是引起抗生素相关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是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首位病原菌。讲者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基于pilW 基因序列第165位碱基的特异突变设计的引物可用于鉴定ST1型艰难拟梭菌,满足临床需求,弥补了tcdCΔ117的缺陷。此外,研究设计的四重PCR(pilW & cdtB & tcdB & hsp)可用于不同产毒类型艰难拟梭菌的鉴定,对艰难拟梭菌菌株和疑似CDI患者的粪便标本的鉴定性能优良,满足了社会需求,可替代国外NAAT产品。

PART

09

第九位讲者是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的赵慧琳老师,讲题为《ST22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特征及致病机制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导致医院和社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CC8-ST239 亚群、CC5 (ST5)和 CC22 (ST22)是亚洲国家最常报告的CC克隆群。其中ST22 MRSA克隆已在全球形成大范围传播,目前并未对我国多地区多中心的ST22 MRSA菌株进行系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耐药与毒力特征研究。讲者收集了来自中国七个省市的29株非重复ST22 MRSA。通过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药敏试验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发现中国部分地区出现了ST22 MRSA克隆的流行,且新发现了一簇高毒力进化分支IIc ST22 MRSA菌株,而ST22 MRSA耐药谱已经发生变化。

评委老师根据文章创新性、现场表现等方面对每一位讲者进行了细致点评。通过这次宝贵的学习交流,大家获益匪浅。


供稿:郐俊扬、武星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校对:王若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审核:李荷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排版:殷冠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分享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