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会议报道 > 【会议报道】多学科真菌感染——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治
【会议报道】多学科真菌感染——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治

2017-11-20 21:32

作者

11月17日下午京港感染论坛真菌多学科诊治专场邀请台湾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简荣彦教授,为我们带来“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治”演讲。



耶氏肺孢子菌是一种机会性真菌,在自然界中无所不在,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是一种潜伏性感染,与免疫抑制状态密切相关,T细胞缺乏的免疫抑制患者是易感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非HIV(non-HIV)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逐年增加,多发生在60-69岁,症状主要有发热、呼吸困难、干咳、低氧血症、胸痛等。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在影像学和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耶氏肺孢子菌无法在体外进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涂片染色,敏感度低,免疫荧光染色敏感度较直接染色高。PCR针对两个基因mitochondrial large subunit rRNA(mtLSU rRNA), major surface glycoproteins (MSG)进行检测,real-timePCR 敏感度更高,并可进行半定量分析,感染患者Ct值(放大周期阈值)低,Ct值可能会为区分感染与定植提供一些提示。简教授认为BALF的PCR结果阴性可排除耶氏肺孢子菌肺炎,血清β-D-Glucan阴性也可用于排除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简教授为我们讲解了HIV与非HIV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不同之处。根据患者氧合状况,可将非HIV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分为轻度与中重度。开始治疗时预后不良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ECOG或PS评分>2分、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开始治疗的延迟、低蛋白血症、HSV或CMV共感染、BAL中高中性粒细胞计数、高APACHE-II或SAPA-II评分等。在治疗过程中预后不良的因素主要有:第八天临床状况恶化、血管加压药使用或休克、高剂量类固醇药物治疗、呼吸衰竭、气管插管等。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治疗应该越早越好,可根据影像学及临床状态尽早进行经验性治疗,不需等待病原学结果。


摄影:武雍嵬

供稿:孙凌霄(中日友好医院)

责任编辑:王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