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9 10:21
作者 赵一帆
PART
09
第九位讲者是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的宋晨晨,讲题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后暴露菌群诱发血液中细胞紊乱》。前期研究结果发现空气不同细菌群落类型的暴露会导致人群迥异的细菌性肺炎的发生,研究者根据前期发表过的Rbr80公式计算出6种不同类型细菌菌群,并将36只BABL/c小鼠随机分为6组进行实验,滴鼻暴露两周后小鼠眼球取血,血常规检测血浆中免疫细胞情况。研究发现,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后暴露在差异菌群中诱发小鼠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的紊乱,由此推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人群受到自身周围环境的影响,可能影响自身的恢复。
PART
10
第十位讲者是来自乐清市人民医院的余雯文,讲题为《支气管腔内肿瘤合并阻塞性肺炎与社区获得性肺炎对照研究》。阻塞性肺炎(POP)主要由肺和气管支气管肿瘤、支气管内异物、支气管狭窄等因素引起,常被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研究纳入2014年4月-2022年9月乐清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3名患者,其中POP组6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组102例,通过收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分析发现支气管腔内肿瘤合并POP患者以老年男性、吸烟患者为主,临床症状以胸痛、咯血多见,其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CT表现为支气管狭窄、支气管闭塞、支气管粘液栓、腔内阴影均为支气管腔内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PART
11
第十一位讲者是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的宋晨晨,讲题为《短期细菌菌群暴露诱发C57BL/6小鼠免疫低下和代谢紊乱》。研究者将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Con)、生理盐水组(Sal)、益生菌组(Pro)、人工菌群1(ArtBac1)、人工菌群2(ArtBac2)五组,气管滴注1周后取材实验,发现短期微生物菌群暴露虽然没有对小鼠体重、体温和肺及气管等脏器造成实质性损伤,但是引起小鼠免疫低下,代谢水平和肠道菌群紊乱。初步探索了少数的微生物群落暴露对小鼠产生的影响,未来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阐述短期暴露在微生物群落中对机体的影响。
PART
12
第十二位讲者是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的轩伟霞,讲题为《基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转录组分析中性粒细胞FABP4对脓毒症及脓毒症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肺脏是脓毒症最易累及的靶器官,脓毒症时的细胞因子风暴可导致无法缓解的肺部炎症,最终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所致ARDS(SI-ARDS)死亡率在30-40%之间。研究者对脓毒症患者、SI-ARDS患者和正常对照的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进行RNA-seq检测,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内部比较,并与公共数据集进行比较,对病原体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在调节中性粒细胞凋亡中的功能进行亚组分析,发现来自BALF中性粒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有助于阐明SI-ARDS发病机制,FABP4表达下调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诱导中性粒细胞发生凋亡抵抗,同时中性粒细胞FABP4低表达能够预测SI-ARDS患者的不良预后。
PART
13
第十三位讲者是来自苏州信诺维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石奇峰,讲题为《福诺巴坦单药或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耐受性》。福诺巴坦(Funobactam,原名XNW4107)是一种新型二氮杂双环辛烷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其对Ambler A、C、D类β-内酰胺酶具有强效和选择性抑制活性。本研究为一项评价福诺巴坦单次和多次给药剂量递增以及福诺巴坦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多次给药在健康成年男性受试者中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的序贯组研究。研究发现福诺巴坦单次/多次给药后展现极好的线性和与剂量成比例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福诺巴坦多次给药呈现轻微蓄积,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无蓄积,同时福诺巴坦单独给药或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给药均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PART
14
第十四位讲者是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王家瑶,讲题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回顾性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发病率低且临床表现不典型,传统实验室检测难以识别鹦鹉热衣原体。研究者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4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重症组与非重症组,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发现CT影像学改变(以渗出和实变改变为主)对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及预后有辅助诊断作用,推荐及时使用mNGS检测,尽早明确病原体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可改善预后。
PART
15
第十五位讲者是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的程俞梦,讲题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致小鼠重症肺炎模型建立》。研究者将102只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气管插管滴注高浓度肺炎克雷伯杆菌建立重症肺炎小鼠模型,于造模后第1、2、4、8、14天考察一般情况、统计死亡率、检测血常规、肺炎症因子、MPO及肺病理变化等。研究结果显示气管滴注5×109 CFU肺炎克雷伯杆菌成功建立重症肺炎小鼠模型,可以表现出重症肺炎的临床病理改变,可以为重症肺炎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提供有效模型。
点评嘉宾对每位报告人的创新性研究和现场表现表示赞赏与肯定,同时也对每项研究进行了细致点评并提出宝贵意见。
供稿:赵一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审核:邹晓辉(中日友好医院)
排版:王瑞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