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会议报道 > 【会议报道】 学者论坛(一)
【会议报道】 学者论坛(一)

2024-06-01 14:44

作者 申旭辉

2024年5月25日下午,首届华夏肺炎大会“学者论坛”版块在京召开,本版块邀请了九位各领域知名专家进行讲座。专家们的讲座主题明确,立意深刻,临床与基础相结合,干货满满,会场里掌声雷动。

“学者论坛”版块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苏欣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范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周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静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潘频华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玮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谢正德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常德教授共同主持。


PART

01

第一位讲者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金阳教授,他带来的讲座主题是“COPD患者新冠感染后呼出气微生物变化”。

金阳教授进行了COPD患者新冠感染后气道微生物的临床研究。研究发现,合并COPD的新冠患者预后较差,发生长新冠的风险更高。此外,新冠感染患者会出现呼吸道微生物菌群紊乱,导致免疫防御功能失调,从而进一步促进COPD的发展。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 健康对照在新冠感染前、后的优势菌属相同,且整体微生物组成稳定。2. COPD患者在新冠感染后1个月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差异仅与COPD疾病状态有关,而与性别、年龄、吸烟史无关。3. COPD患者新冠感染后1个月表现出更多临床指标的异常,3个月逐渐恢复,并且临床指标的恶化与微生态紊乱密切相关。4. 对于COPD患者,相比于新冠感染前,感染后1个月和3个月富集的微生物均与更严重的症状负担、炎症指标和肺功能有关。金阳教授最后指出,需要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来验证微生物变化与COPD预后的关系,未来通过调整气道微生物来治疗新冠感染可能是COPD患者抗击新冠的新模式。


PART

02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方向明教授,她带来的讲座主题是“神经免疫在重症肺炎的发病及防治研究”。

方向明教授提到,脓毒症肺损伤以及ARDS的基础是肺及全身过度活化的炎症反应,随着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交互作用研究的深入和进展,探索神经免疫调节机制将为ARDS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提供思路。方教授构建了脓毒症致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并且在实验中发现,重度肺部感染导致局部去甲肾上腺素(NE)大量释放,与肺部炎症反应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化学消融肺脏局部交感神经,显著降低了小鼠的死亡率,改善了肺部炎症反应与损伤程度。进一步研究交感神经与免疫微环境的互作,通过单细胞测序及后续分析发现了高表达ADRB2的Mac2巨噬细胞亚群,特异性拮抗ADRB2可改善重度肺部感染小鼠的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通过逆行追踪技术发现,重度肺部感染时,中央杏仁核CeA与交感神经中枢RVLM存在解剖联系,提示CeA-RVLM-外周交感神经参与调控重度肺部感染。最后方教授提出中枢关键脑区如杏仁核、RVLM等的靶向干预和药物研发有望为脓毒症ARDS救治提供新视角。(注:该部分为方教授团队Unpublished data)


PART

03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的韦超博士,他带来的讲座主题是“Brain endothelial GSDMD activation mediates inflammatory BBB breakdown”。

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脓毒症会导致血脑屏障(BBB)破坏,其机制一直不明确。韦超博士首先简单介绍了细胞内非典型炎症小体对LPS的感知机制。研究发现,敲除Tlr4, Casp11 或 Gsdmd基因,能够阻止LPS导致的BBB破坏,并且Casp11-Gsdmd轴是LPS导致BBB破坏所必需的。同时通过多器官检测,发现Gsdmd在大脑皮层内皮细胞中大量表达。随后韦超博士发现,在小鼠大脑内皮细胞内,LPS引起了Gsdmd依赖的细胞焦亡;在引发焦亡前,激活的Gsdmd可以渗透人大脑内皮细胞;电镜也观察到被破坏的BBB中出现了LPS导致的亚显微结构改变。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脑内皮细胞Gsdmd是LPS导致BBB破坏所必需的。在人源化小鼠中,肺炎克雷伯菌通过Gsdmd破坏了BBB,而在抑制脑内皮细胞Gsdmd后,BBB破坏减少。最后韦超博士总结,Gsdmd介导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及细胞焦亡决定了炎症性BBB的破坏。该研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PART

04

第四位讲者是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巨春蓉教授,她带来的学术专题会主题是“新型抗菌药物在免疫缺陷人群的应用”。

巨春蓉教授提到碳青霉烯耐药菌(CRO)的传播目前受到广泛关注,传统抗菌药不能满足临床CRO治疗需求。尤其当CRO出现在器官移植患者身上时,其病程进展快、药物选择困难、容易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对器官移植患者康复造成巨大挑战。随后巨春蓉教授提出CRO是术后早期感染主要的病原体,在治疗CRO时,传统抗菌药物易造成急性肾脏损伤(AKI)等副作用,不能满足CRO临床治疗需求。全球首个氟环素类抗菌药物-依拉环素(ERV)的出现受到关注,被多个指南推荐。ERV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组织浓度高,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与多种药物显示出协同作用等优点。基于目前CRO耐药现状,我国制定了《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明确指导。最后巨春蓉教授总结说,CRO感染精准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免疫缺陷患者或重症感染患者应该抢先治疗。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大会回放


供稿:申旭辉(中日友好医院)

审核:赵建康(中日友好医院)

排版:王瑞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分享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