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0 13:33
作者 宋凯文
CRE防治专栏报道
2024年10月17日下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学分会第七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京港感染论坛——CRE防治专栏在分会场二隆重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辉教授和王启老师担任主持。
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高危克隆
进化与影响——王若冰
首先是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王若冰副研究员做了题为《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高危克隆进化与影响》的报告。WHO已经发布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已经成为临床重要泛耐药菌,对人类健康形成了严重威胁。王老师的研究聚焦于CRKP中的重要流行克隆——ST11-KL64,这一亚克隆已成为临床上新的优势亚克隆,并且其占比在国内显著上升。以此为基础,王老师探讨了ST11-KL64的起源、传播和进化趋势,揭示了基因突变对细菌适应性产生的影响。
细菌的微观平衡——进化的防御系统
助力耐药质粒的传播——郭庆兰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的郭庆兰研究员。郭老师的题目是《细菌的微观平衡——进化的防御系统助力耐药质粒的传播》。郭老师首先介绍了细菌与噬菌体间的相互作用,然后深入讲解了细菌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重点强调了CRISPR-Cas系统的重要性。接着,探讨了CRISPR系统的多样性和R-M系统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合作抵御耐药质粒的传播。最后,讨论了抗免疫系统如何帮助耐药质粒逃避细菌防御,以及免疫系统在病原体检测和治疗中的应用潜力。通过讲座,听众对细菌防御机制的复杂性及其在耐药性中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病原菌防控的微环境响应型纳米
复合物研究——周冬生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周冬生研究员,周老师以《病原菌防控的微环境响应型纳米复合物研究》为题,介绍了其团队在病原菌防控领域的最新进展。周老师团队成功研发针对高毒力和高耐药性病原菌的微环境响应型纳米复合物。阐述了纳米材料在超声作用下产生活性氧对抗多种病原菌的原理,该纳米材料在体外和小鼠模型中抗菌效果优异且无毒性、具良好生物降解性和安全性。周老师还强调了负载抗原的硅酸锰纳米颗粒疫苗的重要性,能有效预防鼠疫菌感染且可安全代谢。这些研究成果将为耐药菌感染治疗提供新方向,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碳青霉烯耐药菌防治进展——肖永红
CRE防治版块的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肖永红教授,肖教授以《碳青霉烯耐药菌防治进展》为题对CRO进行了全面的综述。肖永红教授强调了我国对碳青霉烯耐药细菌的密切关注,特别是高毒力CRKP ST11和ST23型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他指出,CRO感染的治疗选择有限,病死率高,因此新型抗生素如多粘菌素B和E的使用必须谨慎,以防止耐药性的增加。肖教授还提到了头孢地尔和舒巴坦/度洛巴坦等新药的研发,以及精准治疗的重要性,包括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以指导药物选择。他强调了新药研发的传统思路,即通过靶点发现和结构修饰来开发新化合物。最后,肖教授讨论了噬菌体疗法和抗菌肽的应用,并强调了全球合作对抗CRO的必要性,包括提高意识、加强实验室检测和感染控制措施。
CRE防治专栏报道
本次学术年会的 CRE 防治专栏为临床微生物与感染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相信这些成果将为我国乃至全球的耐药菌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供稿:宋凯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审核:王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排版:姜重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