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会议报道 > 【会议报道】数智赋能下的临床大查房
【会议报道】数智赋能下的临床大查房

2024-10-21 09:33

作者 周晛

10月18日下午,第七届华夏临床微生物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京港感染论坛如期召开,备受关注的临床大查房环节也如约而至。这一环节是京港论坛的传统栏目,长期以来深受临床医生的欢迎。今年的大查房由胡必杰教授和张文宏教授主持,会场内依旧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1

NEWS TODAY

病例一:虫蛊的背后

今年京港论坛的主题是“数智化赋能感染诊疗与研究”,临床大查房的病例也紧扣这一主题展开。第一个病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周晛医生汇报,是一名肺结节病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出现肠道和肺部严重粪类圆线虫感染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合并了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诺卡菌及曲霉菌等多种病原感染。对此,陈佰义教授和王新宇教授围绕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粪类圆线虫的诊疗及多病原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深入而精彩的点评。

2

NEWS TODAY

病例二:颜面部溃烂1周

第二个病例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马玉燕教授汇报,是一名右颊部肿胀伴破溃1周的患者。焦痂样皮疹、近期马尔代夫旅行史、局部症状严重而全身症状轻微的特点引发了与会专家们的热烈讨论。最终,病因被确认为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感染,同时合并甲型流感和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发热症状加重。各位点评专家对于病因和责任病原体提出了不同的建议,现场讨论气氛激烈。尽管线索纷繁复杂,但皮疹不过中线的特点最终成为解开谜题的关键。

3

NEWS TODAY

病例三:真假放线菌感染

第三个病例由深圳市儿童医院的雷旻教授带来,题为“真假放线菌”:14岁患儿合并肺部及纵隔病变,病情快速进展,伴有高热和血象类白血病表现。在前期诊疗过程中,多次进行二代测序(NGS),先后考虑放线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等可能,但始终未能得出确切结论。最终通过手术病理确诊为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虽然这种肿瘤在成年人中少见,但在儿童淋巴瘤中占比可达10-30%,且易伴随高细胞因子炎症反应。深圳市儿童医院的邓继岿教授对病例进行了总结,并分享了诊治过程中的一些曲折经历。彭劼教授、陈佰义教授及张文宏教授则对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二代测序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精彩点评。

4

NEWS TODAY

总结

在最后的总结环节,胡必杰教授和张文宏教授再次回到了“数智化赋能”的主题,就病例中的二代测序与临床思维的结合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二代测序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其在诊断疑难感染中的应用潜力和局限性。

供稿:周晛(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审核:王新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排版:王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分享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