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2 09:57
作者 何迪
2024年10月19日下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学分会第七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京港感染论坛上,备受关注的“影像大观园”如约登场。这一充满学术挑战的环节,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医生和影像科专家,共同展示了他们卓越的影像诊断能力。本次竞赛由中日友好医院的王一民教授和刘敏教授共同主持,二位主持人凭借幽默轻松、严谨认真的风格,为比赛增添了活力与学术气息。
参加本次“影像大观园”的
四组选手来自不同的医疗机构
分别是:
第一组:赵婷婷、童静植(南京鼓楼医院)
第二组:高洁瑾、严佳倩(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
第三组:马云凤(黄骅市人民医院)、
彭京兰(青岛市市立医院)
第四组:冯静(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朱丽君(赤峰宝山医院)
精彩对决,四组选手各展实力
四组选手通过对典型疾病的影像资料解析,在必答环节中表现出色。题目涵盖了从常见疾病到复杂病症的鉴别诊断。选手们通过对影像学特征的深入分析,展示了影像学在临床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每道题目都对他们的临床思维、影像解读和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比赛进入抢答环节后,气氛愈加紧张。面对迅速展示的影像资料,选手们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准确的判断与决策。这一环节不仅考验了选手的反应速度,还展示了他们对复杂病例的深入理解。每一次快速的应答都引发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比赛的压轴题环节设计了引人入胜的人机对抗,通过3个具有相似影像学特征的病例,参赛选手与人工智能展开了一场精彩较量。30岁的PPD阳性患者、56岁糖尿病患者、75岁陈旧性肺结核病史患者的影像学特点让人一时难以区分,这些病例考察了参赛者对结核、结节病及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同时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在影像诊断中的发展潜力和目前的局限性。
最终,马云凤与彭京兰凭借优异的表现摘得本次比赛的桂冠,其他三组选手也凭借出色的临床能力荣获优秀奖。每组选手的精彩表现都为本次竞赛增色不少,无论是敏捷的反应速度,还是缜密的诊断推理,都展示了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影像技术的灵活应用。
参赛选手合影
影像大观园
“影像大观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年会增添了别样的趣味和学术魅力,更体现了感染性疾病诊疗领域不断发展的前沿思考。通过这样的平台,临床医生们得以互相学习、切磋技艺,共同推动学科进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人工智能的逐步应用,未来的临床诊断必将迎来更多挑战和机遇。
尽管本届影像大观园已经结束,但这场比赛所激发的思想碰撞与学术探讨仍将持续推动感染学领域的发展与进步。期待未来,临床医生们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展现才华,共同书写医学的辉煌篇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END·
供稿:何迪(中日友好医院)
审核:王一民(中日友好医院)
排版:姜重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