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会议报道 > 【会议报道】“微炬行动”中国临床微生物感染诊治应用推广项目
【会议报道】“微炬行动”中国临床微生物感染诊治应用推广项目

2025-04-29 17:21

作者


京港感染论坛

数智化赋能感染诊疗与研究



image.png

“微炬行动”暨血培养质量提升项目广州站4月25日在广州圆满举行。“微炬行动”中国临床微生物感染诊治应用推广暨血培养质量提升项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学分会主办,旨在增强临床与微生物检验的同心协力,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能力和推动微生物实验室发展,提升临床感染疾病诊治能力。



本次广州站,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承办。开幕式由主办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辉教授,承办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周宏伟教授致辞,致辞中突出不断提升的临床微生物病原学检验质量对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疗的至关重要。耐药率的上升,迫切需要微生物检验提供精准的病原学诊断,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及诊疗的经济负担。同时,临床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原学报告时间、阳性率成为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


image.png
image.png


本次会议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陈定强教授主持,特别邀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领域程璘令教授,感染学领域卓超教授、张浩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ICU刘占国教授、周浩教授授课与参与,充分体现临床感染性疾病诊疗对病原学检验的迫切需求。微生物检验领域由北大人民医院王辉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陈定强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顾兵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长沙医院伍勇教授,深圳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吴丽娟教授分别授课,分享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发展方向与经验分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邹明祥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纪玲教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曲久鑫教授等十多位教授担任主持与讨论。


image.png


本次会议聚焦血流感染的诊断,碳青霉烯耐药菌的诊疗及血培养质量管理等核心内容,围绕血培养流程规范化,实验室数智化,多学科合作提升诊疗展开,为构建更高效、更精准的感染防控体系提出出色的经验分享及建议。


首先,关于血培养质量提升,通过双套血培养规范化及数智化工具使用,流程实践,大幅提升送检率,同时控制污染率降低假阳性率,提升血培养质量。在这样的条件下,双套血培养联合快速药敏,使CRE血流感染患者经验性用药准确率提升,平均抗生素调整时间缩短。并且,可以实现对检验前、中、后全流程进行监测、控制。“微炬行动”的目标,正是加强血培养规范化的教育与分享,信息化、数智化工具的实践与使用,相信对血流感染的诊疗将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


其次,临床及检验专家分享关于病原学诊断的经典技术与新兴的技术,无论从文献的发表,还是实践的运用,我们始终坚持,传统病原学诊断技术与新技术的联合使用,才能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最优的诊疗方案。


再次,我们谈到了碳青霉烯耐药菌的诊疗挑战,根据WHO 2024年更新细菌优先级,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仍为“关键”优先级,铜绿假单胞菌调整为“高”优先级。这些耐药菌治疗选择有限,耐药机制复杂,导致耐药风险增加。但是我们仍可以通过表型检测和分子检测,检出耐药菌。如mCIM/eCIM联合试验是主要推荐的表型检测方法。CRKP的药敏试验遵循CLSI折点标准,需关注最新折点变化调整带来的影响,并避免仅报告“耐药”,需补充“中介”药物的联合使用建议。


最后,再优秀的实验室技术都离不开临床、检验等跨学科的协作,划区责任制+检验会诊制,检验流程的前置,技术突破,与临床专家面对面交流,均为临床提供定制化感染疾病诊疗方案。


相信未来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方向一定会朝着标准化、数智化、精益化,多学科协作化发展,实现“数据-知识-行动”闭环,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为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益求精的“中国方案”。


END


▲点击图片,关注第二届华夏肺炎大会

分享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