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13:30
作者 黄一皎,蒲丹妮
NEWS TODAY
病毒性肺炎的新认识与临床实践专栏报道
2025年5月16日第二届华夏肺炎大会的首日会议热烈进行。会议邀请了胡必杰、田欣伦和杨子峰教授等国内著名专家,就“下午病毒性肺炎的新认识与临床实践”做交流及讨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医促会临床微生物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辉教授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危重症学组程真顺教授主持会议。
重症病毒从肺炎继发真菌感染的机制探索和防治措施——胡必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以“重症病毒性肺炎继发真菌感染的机制探索和预防措施”为主题,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入的解读和分享。胡必杰教授从重症病毒性肺炎继发真菌感染的真实病例、既往临床研究出发,阐述不同重症病毒性肺炎继发发真菌感染的发病率、病死率。解释了病毒相关肺曲霉病(VAPA)免疫学机制,并进一步解释了新冠后和流感后继发真菌感染机制区别。基于AI技术的真菌感染综合诊断防范,有助于突破针对真菌诊断的困境。胡教授提到,病毒性肺炎真菌感染重在预防,对高危患者保持高度警惕,对环境进行必要的监测和通风,对严重免疫抑制患者特别是骨髓抑制后患者进行必要的预防性化学治疗。一旦在病毒性肺炎后出现继发真菌感染预后差,需及时抗真菌治疗,同时注意耐药的可能,唑类耐药率高的地区可联合棘白菌素类药物。
激素治疗病毒性肺炎——进一步寻找获益人群——田欣伦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的田欣伦教授。讲题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毒性肺炎:进一步寻找获益人群”。田欣伦教授讲到,免疫损伤是重症肺炎的重要机制,而目前尚无法精准筛选真正能从激素治疗中获益的人群。田教授回顾了国内外高质量临床研究,总结分析了相关数据,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见解。总体来说,重症肺炎(SCAP),特别是伴脓毒症及ARDS的患者能从激素中获益的证据相对较多。对于无脓毒症的SCAP患者,2023年一项最新的、迄今最大样本量的RCT研究也证实了激素的疗效。CRP>100mg/L或可作为进一步筛选激素获益人群的重要参考指标。激素治疗的疗程适当延长可对重症病毒性肺炎带来获益。同时需要把控合适的治疗时机以避免干扰病毒清除的过程,并注意副反应方面。
呼吸道病毒主动防控的再认识:抗病毒创新药的预防和治疗
——杨子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子峰教授,以“呼吸道病毒主动防控的再认识: 抗病毒创新药的预防和治疗”为主题作了精彩的报告分享。杨子峰教授着眼于重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紧迫需求,就呼吸道传染病主动发现/预警、主动防御/控制、研发药物、应对突发卫生事件进行了汇报。并且,就全球最新抗呼吸道病毒药物如玛巴洛沙韦、昂拉地韦及传统中药在防治病毒性肺炎中的作用,进行了解读。最后,杨教授特别指出,未来研究应从“向基础要答案”的思路出发,推动抗病毒创新药和防治新方法发展。
儿童病毒性肺炎诊治难点与研究进展——刘恩梅
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恩梅教授就“儿童病毒性肺炎的诊治难点与研究进展”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刘恩梅教授聚焦不同血清型腺病毒毒力差异,深入病毒基因型和结构学,解释了HAdV-7型腺病毒的病毒受体复合物稳定性增加来自于fiber konb与CD46更多的相互作用表位,从而增强了病毒的黏附、入胞能力,因而HAdV-7毒力强于HAdV-3型腺病毒,导致更严重感染和更差预后。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人腺病毒感染的认识,强调病原分型诊断的重要性。最后刘教授指出,腺病毒感染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病原学检查,并明确重症腺病毒的分型,以指导早期干预。
病毒性肺炎的免疫治疗——王导新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学科主任、重庆市卫健委呼吸道炎症损伤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王导新教授,以“病毒性肺炎的免疫治疗”为主题展开探讨。王导新教授深首先介绍了病毒性肺炎的疾病负担,细胞因子风暴可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但有效的免疫调节治疗手段有限。王教授分享了多项国内外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进展。总的来说,免疫球蛋白并未能减低患者病死率。在重症监护室接受器官支持的COVID-19危重患者中,使用IL-6受体拮抗剂(托珠单抗及沙利鲁单抗)治疗可改善预后。IL-33抗体(tozorakimab)有降低COVID-19患者死亡率的潜在作用,特别是对血清IL-33/5ST2基线水平较高的亚组患者显示出效果更显著。正在开展的临床III期研究 (TILIA; ClinicalTrials.gov: NCTO5624450)将扩大对 tozorakimab 在严重病毒性肺部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包括了COVID-19以外的其他病毒病原体。
供稿:黄一皎,蒲丹妮(中日友好医院)
审核:周飞(中日友好医院)
排版:何迪,尚晓(中日友好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