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会议报道 > 【会议报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的诊疗策略研讨会——聚焦临床难点,共探精准诊疗路径
【会议报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的诊疗策略研讨会——聚焦临床难点,共探精准诊疗路径

2025-09-20 12:49

作者 徐力

News

Today

第十四届京港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会议


9月18日下午,第十四届京港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会议“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的诊疗策略研讨会”围绕免疫功能低下人群(ICH)感染诊疗的核心难点,通过主题演讲、专题会及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前沿指导与解决方案。

大会主席张静教授与刘毅教授共同致辞,强调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的高病死率与诊疗复杂性,需加强多学科协作,共同推进精准化治疗策略的发展。

佘丹阳教授首先担任主持,引导与会专家聚焦临床痛点,开启学术盛宴。

张静教授致辞

刘毅教授致辞

主持人佘丹阳教授



News

Today

在主题演讲环节:施毅教授以《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肺真菌病的诊治误区》为题,深入剖析了临床常见认知偏差,强调早期诊断与个体化抗真菌方案的重要性,为突破真菌感染诊疗瓶颈提供新思路。

范红教授在《ICH肺部感染的鉴别与经验治疗》报告中,系统梳理了肺部感染的鉴别诊断要点,提出了基于风险分层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策略,助力临床快速决策。

会议专题研讨环节,潘佳忻教授聚焦《从指南到临床,看CRE/CRPA个体化治疗新方案》,结合最新指南与真实世界数据,详细解读了碳青霉烯类耐药菌(CRE/CRPA)的个体化治疗路径,强调药敏结果导向与新型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李冉教授主持了后续专题。

童润教授分享了《重症患者支气管镜使用方面》,阐述了支气管镜在重症肺炎诊疗中的临床价值与操作规范,强调在重症患者应用支气管镜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主持人李冉教授

童润教授进行分享

张静教授接着讲授《重症肺炎初始抗感染中的致病原判断》,系统阐述了病原快速识别与精准靶向治疗的核心判断原则,为提升重症肺炎诊疗效率提供了关键指导。

王一民教授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策略优化》专题中,重点解读了头孢洛生他唑巴坦的临床价值,通过详实的药效学分析与病例佐证,展示了其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中的显著疗效。

病例分享环节同样精彩纷呈,薛新颖教授带来《一波三折的发热》,通过一例复杂发热病例的深度剖析,生动展现了格特隐球菌病原体诊断中的陷阱与应对策略,充分体现了临床推理的深度与韧性。

病例讨论环节在薛新颖教授引导下,徐少华教授、孟玲教授、山凤莲教授等专家围绕诊疗难点展开热烈讨论。他们从微生物学、影像学、免疫学等多维度提出独到见解,为处置复杂感染病例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本次研讨会通过理论创新、技术突破与实战经验的深度融合,成功构建了针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诊疗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将持续推动病原学诊断技术的精进、新型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深化、以及ICH感染性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供稿:徐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审核:刘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排版:李佩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