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1 16:49
作者 张文雪
第十四届京港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会议
2025年9月20日下午,第十四届京港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会议“破局·重塑·启新——真菌感染诊疗的暗流涌动与新生态构建”专题顺利举行,该专题由潍坊呼吸病医院杨国儒教授和潍坊市人民医院刘波教授主持,本专题共由四位学者围绕真菌感染诊疗进行了一系列精彩的学术探讨,为真菌感染的精准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角度。
PART
01
首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鸿教授以“非粒缺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应对策略”为题介绍了曲霉在不同免疫状态宿主中的表现具有多样性,近指出年来曲霉耐药率也在呈上升趋势,需得到临床重视。侵袭性曲霉感染的诊断须作分层,即疑似诊断、可能诊断、确诊,诊断过程中镜检、培养(排除污染)和组织病理学检出真菌侵袭为诊断的“金标准”。此外,侵袭性曲霉感染诊断中的微生物学标准还包括抗原抗体检测、核酸检测、G试验、GM试验;其中,GM试验在非粒缺的患者BALF标本中的敏感性远远高于血清,混合感染的情况在诊断过程中也应得到关注。另外,新的抗真菌药物艾沙康唑列入诊疗指南,为抗真菌治疗提供了新的武器。
PART
02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的宁永忠教授以“临床微生物学视角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技术和指南”为题,分享了真菌学诊断技术和临床实践指南。宁教授结合日常工作细节与临床病例,生动形象地向与会人员分享自己关于病原诊断技术和指南的心得与体会。宁教授指出,对于病原诊断,各地实验室不要仅限于形态学诊断,更要具有病原培养、分子鉴定、免疫学诊断相结合使用的能力,注意区分致病病原与辅助病原。另外,宁教授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国内外微生物诊疗指南,并指出在阅读国内外指南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内容进行比较和判断。
PART
03
青岛市市立医院刘学东教授讲题为“结合指南谈免疫抑制宿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分析”,刘教授强调侵袭性真菌感染在重症免疫低下患者中日益增多,免疫抑制宿主为核心高危人群,并分享了一例免疫抑制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疗经过,针对真菌感染高危宿主,早期明确病原学可降低死亡率,亦可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刘教授指出,目前许多真菌感染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中排除了免疫缺陷患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早期识别高危宿主、结合病原学与影像学监测,并及时启动抗真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核心策略。
PART
04
最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谷丽教授以“难治性侵袭性真菌病(毛霉病、镰刀病)治疗困境与新希望”为题,介绍了镰刀菌属的特点,包括形态特征、易形成血流感染,侵袭性镰刀菌病的临床谱多样,取决于入侵途径和宿主的免疫状态。侵袭性镰刀菌病患者GM试验可升高,G试验可做排除诊断,因此在当免疫缺陷患者GM试验升高时,除了考虑曲霉菌感染外,还应想到镰刀菌感染的可能。目前没有针对镰刀菌属的流行病学折点,目前的治疗推荐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或/和伏立康唑。毛霉属G和GM试验均为阴性,目前诊断以真菌镜检和培养鉴定为主,治疗上推荐两性霉素B脂质体,艾沙康唑备选。镰刀病和毛霉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必要时手术清创和抗真菌治疗应同时进行。
第十四届京港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会议以高规格学术定位、强临床导向的内容设计,持续领跑临床微生物与感染领域学术交流,此次“破局·重塑·启新——真菌感染诊疗的暗流涌动与新生态构建”专题更是会议核心价值的生动体现。本专题以扎实的临床证据与实操思路,凸显会议在促进学术转化、引领真菌感染诊疗规范化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真菌感染领域的新生态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张文雪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审稿:王世富 (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排版:王佳傲(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