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18:46
作者 李海滨
第十四届京港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会议
2025年9月20日上午,第十四届京港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会议迎来了第二场特邀报告。多位专家带来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从人工智能到智慧医学的最新成果与思考,为推动学科交叉与临床转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会议上半场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朱宝利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辉教授主持。
NEWS TODAY
特邀报告的首位讲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邹全明教授。邹教授以《交叉融合推动医院感染细菌疫苗研究与转化》为题,分享了团队在“超级细菌”感染防控和疫苗研发方面的重要成果。
邹教授介绍,团队长期聚焦幽门螺杆菌和超级细菌两大国际医学难题。其研发的全球首个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成功解决了靶点筛选、黏膜免疫应答和规模化生产等关键科学难题,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重大突破。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防控方面,团队自主研发了我国首个1.1类创新药——五价重组金葡菌疫苗。该疫苗抗原种类全球最多,保护率超过85%,并已完成全球首个同类产品的 Ⅲ 期临床试验。同时,团队建成了国际领先的超级细菌疫苗GMP生产平台,形成“一苗多靶、多维阻断”的创新策略,为耐药菌疫苗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NEWS TODAY
特邀报告第二位讲者是北京大学田永鸿教授。田教授以《AI在医疗领域的纵深发展:从临床辅助到机理研究》为题,提出AI for Science(AI4S)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机遇。
团队依托鹏城云脑构建医疗AI应用生态,研发多组学大模型GeneLLM™,并打造覆盖医学诊断、药物开发等六大场景的科学服务平台。在新冠研究中,团队建立全球首个RBD区域变异全环节模拟流程,实现高风险变异株的精准预测,成果入围2022年度戈登贝尔特别奖。近期推出的全球首个“一站式”数智化生命科学研究平台AI4S LAB,再次展现AI驱动科研范式革新的潜力。
Science Technology
会议下半场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鸿教授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胡继红教授主持。
NEWS TODAY
特邀报告第三位讲者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胡教授以《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的诊治困惑》为题,围绕九大核心问题展开,并结合真实临床病例逐一解析。
胡教授指出,NTM-PD在全球及我国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明显地域差异,这并非临床医生的“错觉”。其诊断需综合症状、典型影像及培养结果;治疗决策关键在于风险分层,避免“一刀切”。同时,合并感染需依托多学科协作,影像学虽有重要提示作用,但不能替代病原学诊断。在治疗方面,胡教授强调:文献研究与临床结局差异源于人群选择,需分层解读;单一药敏或耐药基因检测不足以指导治疗,最佳实践应结合表型、基因及临床判断;治疗过程中需权衡药物副作用与疗效,探索个体化方案;不同菌种必须“分种而治”,不能简单套用统一方案。这些观点为NTM-PD的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及免疫调节提供了重要思路,也凸显了在非结核专科医院建立系统监测机制的必要性。
NEWS TODAY
特邀报告第四位讲者为广州国家实验室蒋太交教授。蒋教授以《多病原体快速检测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为题,介绍了多病原体快速检测技术的创新及应用,以及广州国家实验室开发的新发X病原分级技术体系。
依据基于症候群的分子诊断4.0时代的多种快速检测技术,实验室开发了多层分子诊断技术,包括试剂盒和设备两部分。该技术能实现多样本飞行检测、多指标检测,并在封闭系统中防污染。为了解决核酸检测操作复杂、成本高等问题,实验室还研发出了依托全封闭微流控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下一代核酸检测平台。
NEWS TODAY
特邀报告的最后一位讲者是上海交通大学陈洛南教授。陈教授以《动力学刻画与AI赋能的疾病预警》为题,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动力学刻画与AI驱动的数据科学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
通过基于动态生物过程的系统性研究,团队从网络、因果、预警、预测和AI等角度,建立了“动力学与网络刻画的计算系统生物学与智慧医学”分析体系,并在疾病临界预警与预测中得到应用。陈教授从智能计算和动态分析的角度阐述了如何通过细胞状态刻画人体的静态状况,强调理解疾病状态及临界理论的重要性。他指出,当前对亚健康和胃病等问题缺乏量化理解,成为临床难题。基于新的理论框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疾病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通过与多家医院合作,陈教授团队利用DNA动态网络标志物成功捕捉疾病临界点,发现关键驱动因子,并在前列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研究中获得全新认识,展示了AI与动力学结合在疾病预测和预警中的巨大潜力。
NEWS TODAY
总结
特邀报告不仅展示了细菌疫苗研发、AI与医学的深度融合,也直面临床困惑与检测难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多位专家的分享再次彰显了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领域的前沿进展与跨界融合趋势。此外特邀报告从疫苗研发到AI赋能,从临床诊治到疾病预警,全面展现了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交叉融合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完美契合了大会主题“智驱融合,重构感染新范式”。
供稿:李海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审核:王晓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排版:王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