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会议报道 > 【会议报道】群英荟萃,百家争鸣,齐聚京港,饕餮盛宴
【会议报道】群英荟萃,百家争鸣,齐聚京港,饕餮盛宴

2017-11-20 21:32

作者

11月18日上午,京港感染论坛继续进行,还未到大会开始时间,会场就已座无虚席。上午的板块是特邀报告和卫星会,由薛博仁教授,Romney M.Humphries,Francois Balloux,胡必杰教授,俞云松教授,侯铁英教授和李敏教授为我们带来七场讲座。



page
1
 

特邀报告板块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明贵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主持,第一位讲者是来自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的薛博仁教授,薛教授多次莅临京港感染论坛,这次为我带来的题目是当银白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rgenteus)遇上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可以做什么?(When S. argenteus met C. auris: What can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do?) 薛教授介绍,金黄色葡萄菌CC75在2011年由澳大利亚学者重新分类为银白葡萄球菌(S. argenteus),该菌种缺少葡萄球菌黄素(staphyloxanthin),主要是ST2550型,其次还有ST2793,ST1223,ST2198等,在常规质谱数据库中无法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区分,可以通过ITS和26S rRNA测序来鉴定;耳念珠菌(C. auris)在2009年由日本学者在外耳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来,常规生化反应和质谱鉴定无法区分出耳念珠菌,目前,耳念珠菌已经在多个国家出现,可在血,尿等标本中分离;通常,耳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有较高的MIC值;


               

page
2
 

      接下来,来自CLSI 药敏实验室委员会的Romney M.Humphries为我们讲解CLSI折点设置方法,Humphries教授讲道,CLSI药敏折点根据微生物学数据,PK/PD数据和临床数据定义折点,在这第三个方面Humphries教授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以肠杆菌科细菌环丙沙星的MIC分布为例,说明在当前的环丙沙星MIC值以下不断有新的耐药机制出现;另外,Humphries教授也强调了临床数据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些获得临床数据面临的问题,比如在用药早期随机研究已完成,多种细菌混杂,疾病/合并症失调的严重性等等;最后,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方面的知识也做了讲解,对于从事临床微生物工作的实验室人员来说,这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Humphries教授提到不同患者间的PK范围十分广泛,肌酐清除率、体重、疾病年龄等各方面的影响;目前,PK/PD数据越来越依赖于监管机构和折点设置机构;最后,Humphries教授还介绍了M23中部分更新的内容。



page
3
 

随后,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Francois Balloux带来题为追溯细菌耐药的发生(Dating the age of mutations in bacteria)的报告,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微生物耐药研究中的应用,他提到目前实验室面临的问题有细菌表型相关的遗传特征(耐药和毒力),重建和追溯流行病和疾病的暴发,重建传播途径(如谁感染谁),抗生素对人类菌群的作用,Balloux教授运用许多例子向我们展开一些研究中所运用的分析方法,如进化树分析,追溯耐药性发生的时间,推测环丙沙星耐药的时空传播以及目前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转移方式的研究进展。



page
4
 

该板块的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他讲座的题目是:非结核分枝杆菌 一个仍被忽视的感控挑战。胡教授从数个NTM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讲起,介绍了NTM医院感染的特点,如多发生于手术/注射部位,主要由快速分枝杆菌引起,聚集性发生等;随后,胡教授还介绍了一些NTM医院感染的隐患,如雾化吸入治疗容器使用自来水冲洗,无创通气,支气管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体外循环变温水箱,牙椅配套用水,浸泡消毒等;最后,胡教授介绍了一些NTM感染暴发与假性暴发的预防措施,关键是静脉内导管,纤维内镜,外科手术室,留取痰液前的漱口等都不得接触自来水,同时强调了临床上要严格执行2010年5月卫生部提出的NTM感染医院预防和控制的通知。至此,特邀报告板块的内容结束。




稍事休息后,由三位专家带来卫星会部分的讲座,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王辉教授主持该板块,第一位讲者是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俞云松教授,他讲座的题目是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的新思考,俞教授介绍,革兰阴性菌占临床分离菌的70%左右,仍然是临床最常见的病原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产ESBL细菌的正确诊断是合理抗感染治疗的前提;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抗生素治疗产ESBL菌株的效果;强调治疗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十分重要,需要考虑感染诊断?感染部位?最可能的病原菌什么?耐药性的评估,病情的评估等等;第二位讲者是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侯铁英主任,她为我们带来题为依托检验平台,提升院感防控能力的报告,侯主任通过丰富的病例和经验,向我们介绍了医院感染的危害,医院感染的原因,医院感染的管理等内容,她强调,感染监测,感染诊断,感染控制,感染治疗等方面都离不开临床微生物检验,侯主任还向我们介绍了她所在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的流程、血培养标本送检数量的变化、少见菌苛养菌分离率的变化等等,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高水平实验室应该做到的方方面面;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李敏教授,她讲座的主题是医院感染的即时诊断与监控,李敏教授首先强调了多重耐药菌实验室检测的必要性,随后,重点介绍了器官移植供体的快速筛查,供体不同样本中检出细菌提示价值是显著不同的,并介绍了GeneXpert Carba-R试剂盒的实用性;最后,李敏教授介绍了仁济医院艰难梭菌的流行情况,实验室发现短期内多个病人分离出RT027型艰难梭菌,病人环境(如手、底面、椅子、床扶手等)中也发现该型艰难梭菌,李敏教授在最后总结,艰难梭菌院内感染即时诊断与监控:离不开精准的分子技术平台。


至此,今日上午精彩的会议报告到此结束,每位讲者的内容都高度浓缩了各方面问题的前沿和精华,会场中的观众始终聚精会神,不时讨论,收获满满,笔者相信,收听这样一场讲座,一定给每位听众带来临床和实验室工作上的极大帮助。


摄影:武雍嵬

供稿:靳龙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