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4 10:42
作者 宁永忠

京港感染论坛《纸上谈菌》栏目已经举办数次,反响良好。今年栏目讲者包括鲁炳怀、孙宏莉、陈宏斌、宁永忠。

刘文恩教授、胡志东教授,主持并点评了《纸上谈菌》栏目。

第一位讲者

宁永忠
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
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的宁永忠主任,汇报题目是《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方法和报告注意事项》。
这个题目涉及涂片、培养与鉴定、因子和抗原、抗体、核酸(PCR、NGS、芯片等)、药敏试验、治疗药物监测、分型8个角度。会上汇报了前两个内容:涂片和培养鉴定。涂片环节主要涉及镜检查曲霉菌、墨汁染色查隐球菌、六胺银染色查PCP等的敏感性。这些检查的敏感性波动较大,有很多漏检,阴性不能除外。培养鉴定涉及血培养真菌瓶、耳念珠菌、呼吸道念珠菌、血流曲霉菌、口咽部曲霉菌等细节。此外,他还对指南和特殊情况进行了阐述。

第二位讲者
微生物报告审核
来自中日医院的鲁炳怀教授,汇报题目是《专家规则在微生物报告审核中的应用》。

鲁炳怀
鲁教授结合CLSI M100和EUCAST规则,并以大量中日医院报告单实例,说明了专家规则在报告审核中的重要意义、考量细节和影响因素。非常实用!
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MIC可能表现出低值,但应被认为R;肺炎克雷伯菌两种表型(粗糙和光滑),都回报临床;......相信大家听后,都会大有收获、深有震撼。

第三位讲者

陈宏斌
全基因组测序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陈宏斌博士,汇报题目是《WGS从科研到临床:优势与瓶颈》。
陈博士之前在英国(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深造,研究内容包括:①金黄色葡萄球菌SCVs,②WGS在临床微生物学中的应用,③我国MRSA的进化。既紧扣学术前沿动态,又幽微精进、深入浅出。陈博士引用文献,阐述了WGS的4条作用:菌株鉴定、表型预测(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暴发流行溯源、改善耐药细菌监测(Trends Microbiol. 2018 Sep 4. pii: S0966-842X(18)30176-8.)。并对抗击感染性疾病的测序策略,进行了从宏观到细谨的阐述,非常精彩。

第四位讲者
KB法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孙宏莉研究员,汇报题目是《自动化药敏仪普及的今天,KB法的应用和报告》。

孙宏莉
这个题目是板块设计时鲁炳怀博士的精心安排——直接面对一线同仁的具体工作,非常有实际意义。孙宏莉研究员对自动化药敏、KB法双方面都进行了深入阐述,在说明了自动化药敏的局限后,根据王辉教授专家共识给出了补充药敏的原则:
当分离的细菌对常规抗菌药物耐药时,应根据临床需求补充其他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补充药敏试验按以下原则进行:
1. 所补充药敏应对相应菌种有可能的抗菌活性,天然耐药药物不进行药敏试验;
2. 如存在其他预测性指示药物,可用于推测临床要求补充检测的药物敏感性,可向临床说明,如临床仍希望检测,也可进行测试。
3. 对于有相应折点的药物,可采用具有折点的药敏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4. 对于没有药敏折点的药物,应采用适合的方法报告MIC结果。
5. 当前实验室选择的抗菌药物参考CLSIM100最新版本,实验室应定期(每年一次)与临床科室和药剂科沟通药敏试验选择药物,对药敏试验的报告抗菌药物进行审核。
6. 所选择抗菌药物除遵循以上原则外,应尽可能选择或覆盖本院实际在用的抗菌药物品种。
此外,孙老师还对中国卡给予了评价。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都会甘之如饴!意犹未尽!
没到现场的亲,后悔不迭吗?到了现场的亲,回味无穷吗?^_^ ——期待明天!期待明年!

供稿:宁永忠 摄影:武雍嵬 编辑:王若冰
“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相信所以自信”
“坚持原创、追求学术、倡导合作、注重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