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会议报道 > 【实时报道】京港感染论坛:临床药学专场精彩纷呈
【实时报道】京港感染论坛:临床药学专场精彩纷呈

2018-11-24 10:45

作者 王珊

11月22日,北京蓝天白云,和煦的微风吹开临床药学专题论坛的帷幕,下午3点,昆泰酒店二层分会场三——临床药学专场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邬小萍教授主持。

此次临床药学专场共有四个题目,内容上既可以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首先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安友仲教授以《Sepsis之我见》为题讲演。安教授知识渊博,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由浅入深地解读了Sepsis的概念——是宿主对于感染反应不当所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安教授认为Sepsis的治疗体现了“病症兼治”的医学理念,介绍了不仅要知彼、知己,还要知器的三知理论,强调由“看病”回归到“看人”这一里程碑式转变的意义。他从人、药、病原体三方面解读,提出降低微生物负荷和人体器官负荷的概念,要辩证地根据PK/PD,即药理+(病理)生理=临床药理,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在临床实践中抗生素的使用要避免过度和不足,做到恰当和足够。


安教授的讲演让人仿佛置身哲学的海洋,让听者意犹未尽,紧接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吕媛教授以《身体内环境改变抗菌药物使用思考》为题,从“战场——武器——敌人”三个方面介绍了当身体内环境改变时,临床医生将如何使用抗菌药物。她指出不能简单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要综合机体、抗菌药物及细菌的毒性和对不同抗菌药物敏感性三个方面来合理使用药物。吕教授首先介绍了不同抗菌药物预期疗效的靶值及抗菌药物在体内过程及相关的参数;其次分析了重症患者机体病理生理学改变对抗菌药物浓度的影响,及易受机体内环境影响的药物特点,其中重点围绕着危重病人低蛋白血症对抗菌药物疗效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最后,又从非常专业的角度为大家讲解了影响药物体内疗效的因素。她强调切记不要机械式地照抄文献,而是要把PK/PD理论知识理解之后再应用到临床中去,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吕教授的报告信息量非常大,引发了现场热烈的讨论。

最后2组病例讨论分析,第一组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梁瀛医师与抗感染药师应颖秋共同报告《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学监护案例分享》,通过病例介绍了如何应用圭斯提-海顿法对剂量进行调整,以及根据诺模图的万古霉素调整,如何结合药物药理学特点进行给药,临床药师给予了很大帮助。











第二组由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监护室张达医师与临床药师于晓佳共同介绍 《这个病有点“熟”——热射病合并肺部感染救治体会》,通过分析一例今年夏天热射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引出热射病的治疗原则为“九早一禁”,核心是尽早降低核心温度,积极维护脏器功能,防治DIC,他们总结出热射病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以上临床医生+临床药师的组合讲演,也是此次大会的闪光点,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此次大会安排的非常巧妙合理,两位大咖级学者的精彩演讲及四位青年才俊为大家带来的病例报告,使听者不仅收获最前沿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很好地学以致用。与会者神情贯注,台上台下互动,讨论热烈,是一场学术盛会。


供稿:王珊

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临床药理研究所

审核:宁永忠、陈宏斌  摄影:武雍嵬  编辑:王若冰


“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相信所以自信”

坚持原创、追求学术、倡导合作、注重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