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读者 > 【改变】京港四年,在过程中奔跑
【改变】京港四年,在过程中奔跑

2018-12-02 13:27

作者 余跃天

人之一生,就是努力把憧憬活成回忆的过程,而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在过程中奔跑,应该是最幸福的事。


2015年,受邀参加第四届京港感染论坛,在“微光闪烁”版块作一个有关“重症医学与微生物实验室协作”方面的报告。要感谢本院微生物组各位老师的长期强力支持,鼓励我将重症感染亚专业作为自己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我也很愿意就这方面的内容和大家分享。第一次在感染相关的全国会议发言,略有紧张,提前一天到达,熟悉会场,经请示王辉曹彬教授后,旁听了会前会“2016 CMSS的启动会和CAP-China的阶段总结”。后来从宁永忠老师那里得知,会前会与夜间会是京港的传统,感叹各位老师对于时间的严谨管理,以及认真求实的作风。后三天的正式会议,海内外专家对于感染性疾病从临床及微生物角度作了精彩报告,主会场分会场均座无虚席。询问了身边的几位老师,都是坐了很久的火车自费前来学习,当时我也告诫自己,作为一名优秀讲者,一定要力争对台下的每一位听众负责,要珍惜听众的时间,更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因此,京港感染论坛对于我在讲者态度方面的塑造有着巨大影响。我上台发言时,给我拍照的是伊朗感染病学会派出的代表Ehsan Malekianzadeh,他当时“Breast Tuberculosis”的报告我现在还有印象。时间证明这个优秀的大胡子研究员不仅只会拍照,我今后的SCI之路能走下去,更离不开他的帮助。会后获赠王辉教授主编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和宁永忠老师主编的《感染性疾病理念》。要感谢永忠老师长期对我线上线下的指导支持和鼓励,以至于现在他送我的书越来越多,我自己买的书越来越少。在我小儿子出生的那天,永忠还特意寄了两本感染书籍道贺,现在想想都是很特别的礼物。

2016年,再次受邀在“临床大查房”版块做“皮肌炎继发PJP感染”的病例分享,这里首先要感谢我博士导师吕良敬教授及其团队长期的支持与信任,让我在免疫抑制宿主机会性感染方面的内容通过不断病例积累,加深了理解。感叹曹彬、王一民老师严谨的态度,在定稿前进行了8次修改,还记得在上台前曹彬教授还反复叮嘱,哪些点需要着重去讲,可以让台下的听众获益最大。京港传递的精神,不仅是对于讲者的尊重,更是对于每一位听众的尊重。夜间会再次聆听了CAP-China的阶段总结,知道了只要认真去做,一年可以做很多事,而且,可以做得很好。

2017年,已经过了申报国自然青年项目的年龄,会前会协助永忠老师进行青年优秀论文的评审工作,看着台上的春晖她们,感叹在这个年纪,能有这么好的平台展示自己。在这一年,会场由丰台转到了望京,分会场扩展到了三个,仍然是场场座无虚席。医促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成立的激动以及协和陈民钧教授当时从大洋彼岸带来的嘱托,此刻仍牢记于心。在王辉和曹彬教授的支持指导下,我开始协助负责pros and cons以及 less is more 版块的筹划工作,在具体筹划中感叹京港对于细节的严谨,感谢陈佰义、詹庆元、黄曼和李轶教授的支持,可以让版块成型并得到好评。在这一年我结识了潘纯,周密这些优秀的青年医师,对我的促进很大。彼此在各方面相互支持,很难描述这是怎样的兄弟情谊,我只默默地知道,如果继续想和他们做兄弟,我业务上一定要加倍努力。这也是京港所要传递的一种信息,给青年医师机会,让他们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促进,做得更好。

2018年,会前会上王辉教授做了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报告,感叹学会的迅速发展,并期待今后更好的前景。今年仍然负责pros and cons的版块筹划,其实陆陆续续的准备了半年多的时间,在命题上也经过多次修改。感谢佰义教授的指点,让版块从整体上有了深度;感谢所有人的付出,相聚不易,而每次相聚,都能激励彼此变得更好。

我们都在改变,彼此可能不再是最初相识时的样子,庆幸的是我们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亦相信会越走越好。京港在学术交流之外,收获更多的是情义。感谢所有在这个平台支持过我的老师,愿意带着我在过程中奔跑。感恩京港,感谢有你。

余跃天

作者:余跃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