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其它 > 2018世界脓毒症日|携手知名专家,共同探究中国脓毒症现状
2018世界脓毒症日|携手知名专家,共同探究中国脓毒症现状

2018-12-02 16:41

作者

全球脓毒症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因脓毒症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艾滋病致死人数的总和。


中国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超过100万的脓毒症死亡病例,病死率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时值2018年世界脓毒症日,我们携手全国抗感染领域知名专家们,共同探讨脓毒症在中国的现状、如何做好脓毒症的诊治、改善患者的预后和降低脓毒症的病死率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呼吸研究所

何礼贤教授

脓毒症3.0的定义强调:脓毒症是机体对于感染的严重免疫失控,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衰竭。脓毒症3.0的目的为了改善预后,抗感染治疗是最根本的措施。在临床实践中抗生素的使用要避免过度和不足,做到恰当和足够。

脓毒症可发生在各个医疗单元,不仅仅ICU,各个医疗单位都要提高脓毒症的认识,早期的识别和干预可以提高脓毒症病人的生存率。第一时间留取病人的血液标本和血清学标本,对于后续的规范治疗和有计划干预非常重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

第一医院

重症医学科

马晓春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

内科ICU

杜斌教授



脓毒症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短期病死率的增加,同时脓毒症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包括生活质量的下降、远期病死率的增加和住院风险的增加。 脓毒症不仅仅是一个医疗问题,也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只有通过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才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结局;只有提高大家对脓毒症的认知,才能有效改善这些病人的预后。

脓毒症的解决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脓毒症的识别是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脓毒症3.0帮助我们在急诊和重症医学领域通过qSOFA 尽早地识别脓毒症,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检测病原体,第一时间内送检双套的血培养、对标本进行有效的涂片和检测相关生物标记物例如G实验和PCT。我们需要一起行动,正确的认识、及早的识别和正确的治疗。

西安交大第一附院

中心ICU

王雪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辉教授

对于脓毒症、怀疑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在不影响抗生素启动治疗之前第一时间做病原微生物检测,第一时间给脓毒症患者送检血培养,可以尽快明确病原菌。药敏实验有助于临床医生变经验性治疗为个体化的抗生素治疗。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是培养和鉴定,除此之外包括免疫学的生物标记物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中PCT可以很快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发生脓毒症,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快速告诉我们病原体的种类和类型。

脓毒症血症是严重的、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任何一个部位的感染都可以继发脓毒血症。


快速的早期诊断和分层诊断可以降低脓毒血症的发生的风险,这些都需要微生物室的积极配合。新的感染形势下,我们需要精准医疗,但是精准医疗必需由精准的诊断支撑,我们需要改善微生生物室状况,加强微生物实验的建设,这里包括人理念改变和设备的改善。

卫生部北京医院

张秀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