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6 10:41
作者 王启
供稿人:王启
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盛大开幕
八月里美丽的山城重庆,2017年8月25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第十三次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症学术年会在重庆丽笙酒店盛大开幕。
会场照片
与会专家合影
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共同主办,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症学会、重庆医科大学协办,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临床微生物组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多个省市及港台600多名代表参会,同时邀请了国内外多位知名的临床微生物学、免疫学和感染病专家担任讲者或主持。
大会由执行主席王辉教授主持。
王辉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姚智教授和现任主任委员黄爱龙教授做了开幕讲话。两位教授均表示,多年来,本领域的难点和热点一致在变,但是我们服务临床的目标变。
姚智教授讲话
黄爱龙教授讲话
同时,来自台湾的薛博仁教授和刘正义教授也分别代表台湾代表们发表了讲话,值得高兴的是,共有60多位宝岛代表参与本次会议。
薛博仁教授讲话
刘正义教授讲话
短暂的开幕式后大会迎来了精彩的专家报告。上午的第一场学术报告由姚智教授、黎孟枫教授和何宪武主持。
三位教授主持
首先,由黄爱龙教授进行了《通向精准治疗之路——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再认识》的报告。黄教授通过对HBV的疾病诊断、流行状况、疾病转归、抗病毒疗效判定及治愈标准等问题的介绍,讨论了HBV精准诊断及治疗相关问题。
黄爱龙教授
来自武汉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章晓联教授,结合自己实验室研究结核感染、HCV感染致病及免疫逃逸机制课题,为大家带来了《人类重要胞内病原微生物致病及免疫逃逸新机制》的报告。
章晓联教授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王佑春教授,王教授的报告是《重大疫情与实验室诊断》,王教授总结了有效的疫情防控需要多单位联合协作,应急诊断试剂对于疫情防控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核酸类的诊断试剂。
王佑春教授
接下来,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倪语星教授,倪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感染病个体化治疗与诊断管理——从DSP到ASP》,倪教授结合了自己医院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经验介绍了感染病个体化诊断、治疗的实施和管理。
倪语星教授
短暂休息后,第二场学术报告由李银太教授、钱渊教授和陈彦旭教授主持。
三位教授主持
首先是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胡必杰教授带来了题为《2017年WHO预防CRE传播指南》的报告,作为参与指南编写的专家,胡教授为大家介绍了CRE防控的很多细节问题。
胡必杰教授
之后是来自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的王明贵教授,报告题为《CRE治疗策略》,王教授结合自己医院多学科合作的CRE治疗经验为大家介绍了CRE治疗中的多种临床治疗策略。
王明贵教授
上午最后一场报告来自台湾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薛博仁教授报告题为《一种新兴病原菌:Candidas auris》,薛教授介绍了耳念珠菌的流行病学,实验室鉴定,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问题,作为欧美国家关注的新兴多重耐药念珠菌——耳念珠菌开始被大家所了解。
薛博仁教授
以上文章为京港感染论坛独家编辑,转载需要获得许可,并标明来源,投稿热线:pidmi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