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读者 > 【读者来信】送检晨痰,有错吗?
【读者来信】送检晨痰,有错吗?

2018-12-02 17:07

作者 张利军 王云英

近日在京港感染论坛看到一篇稿子,提到痰标本采集时机与方法的错误,“晨痰”和“痰培养×3”被明确指出是错误的,由于平时指导门诊病人取样时建议晨痰,而且住院患者的“痰培养×3”现象也非常普遍。因此决定翻翻手头的微生物及感染病学的资料,来寻找一下相关的证据。

资料以国内和国外资料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国内的几份资料。


1. 尚红等主编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后文简称“规程”)提到:咳出痰,患者于清晨用清水漱口后,坐直,深咳出的痰液。“规程”强调晨痰,但未涉及取样频率。

2. 胡继红等执笔的《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指南WS/T 499-2017》提到:咳痰前,患者用无菌生理盐水漱口;指导患者咳出深部痰,勿留取唾液和鼻咽腔分泌物。在指南的筛选并拒收的标本部分指出24小时内重复采集的痰细菌培养标本应拒收。此指南未强调留取晨痰,但明确指出采样频率不应高于每天1次。

3. 倪语星、尚红主编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后文简称“教科书”)中提到:自然咳痰法,以晨痰为佳,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漱口或用牙刷清洁口腔,有义齿者应取下义齿。尽可能在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此书明确支持晨痰,但未提及采样频率。

4. 钟南山、刘又宁主编的《呼吸病学(第2版)》中,胡必杰在下呼吸道标本的采集与评价一节中提到:建议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并且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要有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在获取标本前,应该摘去牙托,清洁口腔如刷牙和漱口。对于普通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2~3天。不建议24小时内多次采集痰标本送检,除非痰液外观性状出现改变。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而怀疑军团菌或深部真菌感染,痰标本理想的送检次数尚无定论。此书对普通细菌性肺炎留取痰液时未强调晨痰,但是认为应采取“痰培养×3”模式送检,同时指出送检频率为每天1份痰培养。

5. 王辉等主编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提到:咳痰前,患者用无菌生理盐水漱口。用力咳出深部痰,勿将唾液和鼻后分泌物当作痰咳出。拒收24小时内重复采集的痰细菌培养标本。此书未强调晨痰,但是明确1天内多次送痰细菌培养不合适。

6.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检验科诊疗常规(第2版)》提到:痰(以晨起后采集为佳,深咳痰,勿唾液)。清晨嘱患者深咳收集第一口痰,采集前嘱患者漱口,有义齿的患者应先取下义齿。真菌和结核杆菌培养应连续3个早晨采集标本。

7. 张秀珍、朱德妹主编的《临床微生物检验问与答(第2版)》(后文简称“问与答”)中提到:最好在清晨采集痰标本。多数患者在清晨痰较多,且含菌量也多,尤其是对平时痰量少的患者,清晨采痰相对容易。对于肺炎,如果能采集到比较理想的痰液时,建议一个检验周期(4天)内只送1次痰标本,不必连续送检,更不建议24小时内多次采集,除非痰液外观性状出现突然改变。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

8. 陈东科、孙长贵主编的《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中提到:以晨痰为好。自然咳痰法,患者清晨起床后,用冷开水反复漱口后用力自气管咳出第一口痰。

9. 宁永忠等编著的《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中总结的较为详细,提到:咳痰留取的方法:建议清晨留取,其它时间的标本也可以接受。分枝杆菌检查时推荐清晨留取标本。确定次数:建议每天1次(不要超过1次),连续3天。

国外的资料包括两本中译本资料,分别是J. Michael Miller著,马小军,周炯,杨启文,王瑶译的《美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指南(第二版)》(后文简称 “指南”)James H. Jorgensen and Michael A. Pfaller主编,王辉,马筱玲,钱渊,李若瑜,曹建平,史红主译的《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第11版)》。另外两本是英文书籍,分别是Bailey & Scott’s Diagnostic Microbiology (thirteenth edition)(后文简称“诊断微生物学”)Clinical Microbiology Procedures Handbook (4th edition)(后文简称CMPH”)。


10. “指南”提到:除了纤支镜后标本外,每24小时只应送1份痰标本。假如实验室收到多于1份的痰标本,晨起第1份痰标本或显微镜检查显示无口咽部污染的标本应被处理。每24小时1份痰标本已足够反映呼吸道分泌物的情况。纤支镜标后标本是最好的深部呼吸道标本。清晨第一口痰最适合培养。低质量标本不推荐进行培养。在痰标本采集方法部分提到:向患者说明痰和唾液的区别。如果可行,解释如何清晨进行第一次深部咳痰用于痰培养。请患者用清水漱口。戴假牙的患者应先摘除假牙。单次正确采集的标本足以诊断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诊断真菌和分支杆菌病,连续采集3份晨痰。不需要1周内进行5次培养。

11. 《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第11版)》中提到:咳痰在护士或医师的直接监督下采样,冲洗或漱口清除口腔内过量微生物,指导患者深咳获得下呼吸道标本(不是后鼻液),采集至无菌容器中。重复采样限制为每天1次。

12.“诊断微生物学”中提到:好的痰标本依赖于医务工作者的教育及病人对采样过程的全部程序都完全理解。咳痰前1~2小时不应进食。在咳痰前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漱口。应该指导病人留取深咳痰。

13. CMPH中3.11.2.2 提到:在采集痰液前不要让病人用非无菌的水来清洁口腔和漱口,因为这可能会引入污染的微生物群。备注:自来水中共生的分枝杆菌可能会污染分枝杆菌培养,但对常规细菌培养来说罕有影响。指导病人不要吐口水或后鼻腔分泌物到痰杯中。3.11.2.6提到:痰液的拒收标准包括:拒收一天内重复的样本,除非最初的样本根据显微镜评估后不适合做细菌培养。不接受间隔小于48小时的重复培养。

综上所述,国内外权威资料均未认定晨痰为不合格样本,而“规程”与“教科书”提及应取晨痰。结合“诊断微生物学”与“指南”的解释,笔者认为晨痰仍可作为推荐的样本,但如果病人就医时间不方便或晨痰的显微镜评估不合格,则需另取合格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于重复检测限制,除了CMPH建议间隔不短于48小时及“问与答”建议间隔4天外,其余均以间隔1天为限。因此,笔者认为最好是根据上次的培养结果(或初步结果)来决定是否继续送检痰细菌培养,最早不能在24小时内重复多次送检。


参考文献


1. 尚红,王毓三,申子瑜.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636.

2. 胡继红、任健康、马筱玲等.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指南,WS/T 499-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2017. 6-7.

3. 倪语星、尚红.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6.

4. 钟南山、刘又宁. 呼吸病学,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110.

5. 王辉、任健康、王明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275.

6. 徐英春.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检验科诊疗常规,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444.

7. 张秀珍、朱德妹. 临床微生物检验问与答,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30.

8. 陈东科、孙长贵. 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44.

9. 宁永忠、李明、严岩. 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98.

10.  J. Michael Miller著,马小军、周炯、杨启文、王瑶译. 美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指南,第二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3. 40.

11. James H. Jorgensen and Michael A. Pfaller主编,王辉、马筱玲、钱渊、李若瑜、曹建平、史红主译. 临床微生物学手册,第11版. 北京:中华医学音像电子出版社. 2017. 337.

12. Patricia M. Tille. Bailey & Scott’s Diagnostic Microbiology, thirteenth edition, Missouri: Mosby, Inc, Elsevier. 2014. 886.

13. Amy L. Leber. Clinical Microbiology Procedures Handbook,4th edition. Washington, DC: ASM Press. 2016. 3.11.2.2, 3.11.2.6.


投稿:张利军 王云英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