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0 17:10
作者 王一民
上面的对话来自中日医院第三期抗菌药物科学管理(AMS)学术研讨会会议结束后,各位代表的交流心得,能够感受到北京市各级医疗机构都在摸索一条科学管理抗菌药物的阳光大道,从行政管理到临床一线都在关注这个话题,我想未来抗菌药物的真正科学化管理指日可待。
2月14日下午,在中日医院第三会议室举行了第三期抗菌药物科学管理(AMS)学术研讨会,该会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以下简称“医促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和中日友好医院主办,这也是2019年度第一次活动,会议内容包括2018年中日医院抗菌药物科学管理工作总结,以及《中日医院抗感染诊疗规范》(书名待定)电子书第一次编委会,会议内容丰富多样,会场气氛热烈。共有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外科ICU、中医肺病科、泌尿科、消化内科、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室、药学部以及医院感染管理科等近80名医务人员及在中日医院进修医生积极参会,还有部分在京医疗机构的同道共同交流。医务处应娇茜副处长参加并主持会议。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鲁炳怀主任、药学部李朋梅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一民医生分别从各自角度介绍2018年为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所做的一些工作。
图1 医促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中日医院AMS第三期研讨会
会议开始应娇茜副处长通过一个来自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真实案例引出对我国抗菌药物管理政策的解读,“痛心,震惊,担忧”这是每一个在场的医疗从业者的感受,抗菌药物管理与院内多重耐药菌管理息息相关,而每一个细小的不足都可能会为患者医疗安全带来隐患,因此中日医院在2018年开始推动抗菌药物科学管理,其实追溯到2017年开始就组建成立抗菌药物核心管理小组,并每月进行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多学科诊疗工作,2018年又通过微生物标本规范送检活动加强对于患者安全的管理,每一件事情都是相通而且互为影响的,而且每一件事情都是需要临床-微生物-药学-管理四维一体需要参与合作才能成功的。最后应处长再次强调应该引以为戒,管理好抗菌药物,重视院内耐药细菌的防护,把大事做小,把小事做实,利人利己,保护患者,也保护我们自己的安全。

图 中日医院医务处应娇茜副处长介绍抗菌药物管理国家政策
药学部李朋梅副主任对2018年中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药学部主要负责监测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数据,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并基于点评结果进行临床宣教和药事管理。通过近两年监测数据对比,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在合格水平,但是使用强度仍然偏高,这其中与我院收治病人疑难危重呼吸系感染病人较多有关,同时具体到碳青霉烯管理可以发现,经过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专项点评可以发现,我院2018年碳青霉烯使用强度较2017年明显下降,这一点优于全国监测碳青霉烯使用过多的结果。尤其可喜的发现除血液科和ICU外的科室,对碳青霉烯使用逐渐趋于理性。但是仍然存在部分使用缺少碳青霉烯使用指征,疗程过长,未及时降阶梯,联合用药等老问题。除碳青霉烯外,李主任也对抗菌药物监测中发现的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使用克林霉素和氨基糖甙类药物、过度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等问题进行一一解读,未来将通过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规范,进一步加强多学科病例点评和处方点评等工作,加强对抗菌药物管理。
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实验室鲁炳怀主任对2018年中日医院细菌监测和药敏数据进行解读。近3年我院分离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院内分离病原菌前五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曲霉菌。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我院在分支杆菌培养及鉴定,奴卡菌分离鉴定方面达全国领先水平,年分离分支杆菌402株,奴卡菌41株。耐药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在2018年碳青霉烯使用强度下降的情况下,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临床、感控、药学多科室协作解决问题。
最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一民医生就他参与的临床会诊及多学科诊疗的一些经验体会进行分享,他列举的目前临床诊疗抗感染疾病存在的现实问题,他提出为了抗菌药物管理将由数字化管理趋于最终实现合理用药的目标,通过常态化、专业化的抗菌药物管理,最终使得感染疗效提高,提高患者安全,降低院内耐药菌发生率,节省医院抗菌药物开支。必须加强临床-微生物-药学-管理的协作才能有更好的提高。
2019年中日医院抗感染团队将继续努力前行,大力推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规范送检,遏制细菌耐药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科学管理工作,为更好地协助各临床科室了解常见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基本知识和微生物检验解读,在医务处,呼吸中心,药学部,感染科,医院感染办公室的共同努力下,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大力协助下,我院抗感染团队将着手编写《中日医院抗感染诊疗规范》电子书,该书既为临床科室提供最前沿准确的抗菌药物使用建议,又为我院管理提供政策支持。在第一次编委会上,各位编委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初步敲定了写作大纲和编写计划,预期历时半年时间将对常见感染性疾病,结合中日医院特色进行剖析和诊治规范的介绍,全书包含5章46节,充分体现抗菌药物管理的“临-微-药-管”四位一体的思想和精神,期待这样一本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诊疗规范尽快上市,尽早应用于临床。
曹彬教授讲“要将抗菌药物科学管理当成毕生事业来完成”,这是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事情,想的越多,做的越好,收获越大。The Better You Look, the More You Find。
作者:王一民 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