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3 20:58
作者 周朝娥
2019年8月2号下午1时30分,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在山西太原湖滨国际大酒店准时召开,精彩纷呈,学术大咖为与会学者奉献了一场学术盛宴。
会议分为两部分:大会报告和学术专场。会议伊始,大会特邀报告专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倪语星教授和天主教若瑟医疗财团法人若瑟医院李聪明教授共同主持。
首先,第一位讲者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首席专家钱渊教授,她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为题,向大家系统的介绍了儿科病毒常见的病原体:呼吸道核胞病毒、轮状病毒、肠道病毒等以及由这些病毒感染引起儿科疾病(急性胃肠炎、脑炎、上呼吸道感染及脑膜炎等)。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认识,钱渊教授提出四点:
四:取决(依赖)于可靠的试验方法(实验室)。
紧接着,她重点介绍了病毒病原检测的一般原则及常见的病毒检测方法。对于现代病毒诊断学应该用多种方法检测方法检测病毒感染,临床医生应该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选择最有利于病人疾病诊断的检测项目。最后,钱渊教授指出:病毒感染诊断检测方法虽多,但是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在未来病毒感染诊断方面,仍需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拼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为大家带来了“2019年ECCMID感控热点话题”专题报告。胡教授首先总的为我们列出了ECCMID-2019的六种演讲报告形式:Keynote(主题演讲)、Yearin:Sessions(年度报告)、Symposium(研讨会)、Integrated Symposium(综合研讨会)、Meet-the-Expert Session(专家会晤)和Educational Workship(教育培训);其次胡教授深入浅出的为我们一一详细介绍了ECCMID-2019各个板块所做的专题报告,列出了国际感控年度TOP10: 耳念珠菌的院内感染暴发、新生儿ICU腺病毒感染暴发、环境污染和院内感染暴发、清洁与消毒、监测、感控措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益生菌和艰难梭菌的感染、军团菌肺炎及感染防控新思路。最后,胡教授列出了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制度。在胡教授的报告中,让我们深刻认识与连接国家感控体系以及感控人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于院感暴发的处理,我们应建立国际视野,提升中国医院感控的高度,在感控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卫生福利部双和医院的谢文祥教授 其报告题目是:《智能和精准趋势的微生物科检验发展》。谢文祥教授指出感染性疾病是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原体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对诊断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准、快速地诊断是有效控制、病情监测和疾病控制蔓延的重要前提。
目前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病原体的体外培养,其耗时普遍较长,操作步骤繁琐。分子检测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不和缺少的重要工具,如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数字PCR、基因芯片技术、测序技术及NGS检测等。对于国际实验室管理规范应该是政府权责机关/国际认可组织、国际认可的医疗机构及检测实验室以及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标准的操作指南等。最后谢教授展望了精准医疗分子检测的发展远景,给了我们更多的启发和借鉴。
学术专场的第一位讲者是来自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嵘教授,以“质谱临床使用十年体会”为题,对质谱为我们做了详细的报告。张嵘教授首先谈到,质谱的惊艳登场给微生物带来了华丽的转身,从几百种细菌到几千种细菌,质谱仪的鉴定能力有目共睹。接下来,张嵘教授依次为我们介绍了质谱对临床常见菌株: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以及临床罕见菌、真菌、分枝杆菌、支原体、厌氧菌、苛养菌等菌株的鉴定以及质谱在细菌耐药性、细菌分型以及微生物污染溯源及院感分析中发挥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性价比高。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瑕的,质谱对细菌复合群的区分和鉴定是把“双刃剑”,既让我们看到了差异,也让我们争辩其准确性和价值。总的来说,质谱的10年给微生物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只是鉴定能力的不断进步,更是多方面的发展,质谱的应用都是从不断质疑到解惑,再次质疑到再次解惑的过程,应该将传统与现代融合,才能真正为临床提供帮助。
学术专场第二位讲者是来自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卓超教授,卓超教授以“药敏MIC值对于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指导意义”对药敏MIC和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关系为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他强调病原体的快速诊断、快速鉴定以及准确的药敏MIC结果对临床抗感染治疗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耐药菌而言,尤其是CRE,碳青霉烯类药物的MIC结果直接可以帮助临床确认给药方案,同类药物MIC越低,体外抗菌活性越强,敏感提示可选药物,耐药提示可排除药物。最后卓超教授强调在精准目标性抗感染时,以MIC为参考尤为重要,中国临床医生对MIC认识不足,在未来的抗感染治疗道路上,应结合药物MIC给予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