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5 23:55
作者 孙凌霄
2019年11月14日下午,第二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京港感染论坛胜利召开,传统栏目“纸上谈菌”环节在第二分会场顺利进行,会议由李轶、宁永忠、鲁炳怀三位主任共同主持。

第一位讲者是华亭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杨国栋老师,他向我们分享了“基层医院少见菌图文报告初探”。《临床微生物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旨在规范检验诊断报告模式,并将微生物形态学所蕴含的诊断和治疗信息最大程度地诠释给临床,加强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更好地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临床医生对微生物知识薄弱,实验室不能常规开展少见菌药敏试验,因此少见菌图文报告可以帮助临床诊治。少见菌图文报告单的制作参考了《临床微生物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模板。杨老师通过3个案例的分享,进一步说明了少见菌图文报告在临床工作中的价值。

第二位讲者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徐和平主任,他向我们分享了“真菌药敏报告方式与临床应用”。在每个医疗机构,对单个真菌分离物进行真菌药敏试验的决定最好由感染病从业人员、药剂学和治疗学委员会、诊断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和感染控制委员会共同作出。酵母菌药敏采用的的文件为CLSI M60(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Yeasts, 2017),丝状真菌药敏采用的文件为CLSI M61(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fung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Filamentous Fungi, 2017)。徐老师提出需要规范真菌药敏报告单,并对折点、流行病学界值(epidemiological cutoff values, ECVs),SDD等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分享了部分真菌药敏报告单。

第三位讲者是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的宁永忠老师,讲课题目是“分子生物学报告和解释”。“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sequencing technology,NGS),又称高通量测序技术,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宁老师就如何解释NGS结果向我们进行了分享。建议对于绝对致病菌,进行验证,同时治疗必须覆盖,并观察治疗效果;对于条件致病菌中,病原谱构成比高、序列数也多的菌种,需要进行验证,治疗可以覆盖,观察治疗效果,积极判断是否停药;对于条件致病菌中,构成比低,甚至仅仅是个案报道的,需要进行验证,序列数不多的,暂不单独考虑,纳入综合判断,序列数多的,可以积极一些;对于条件致病菌中没有报道的,需要验证,世界首例的概率几乎是零,除非配套的科研能力较强,否则不要作如是想。宁老师提出了关于NGS的个人建议:1.验证。2.回归传统的微生物学和感染病学规律。3.不同技术不同标本(尤其是无菌部位标本)指向同一病原,要充分重视。4.世界首例、前十个例:一定要经得起历史和时代的检验。5.对无法解释的结果,不要急于解释。先确定是真是假。6.结果考虑分级。

第四位讲者是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王俊瑞老师,讲课题目是“厌氧菌药敏试验方法评估及耐药机制分析”。首先,王老师对2015-2019年分离的607株厌氧菌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其中脆弱拟杆菌最多,占21%。进行厌氧菌药敏实验,琼脂稀释法适用于所有厌氧菌,肉汤稀释法适用于拟杆菌属。在36±1℃厌氧环境下,琼脂稀释法培养42-48h,肉汤稀释法培养46-48h。质控菌株推荐脆弱拟杆菌ATCC25285,艰难梭菌ATCC700057。对于商品化药敏板,在投入使用之前需要进行性能评估。此外,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脆弱拟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以CfiA介导为主。

最后一位讲者是中日医院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实验室的鲁炳怀主任,讲课题目是“需氧放线菌的临床检出与报告”。放线菌属包含厌氧放线菌和需氧放线菌,其中需氧放线菌是革兰阳性杆菌,放线状分枝,在需氧条件下易生长。链霉菌属细菌是一种革兰阳性丝状放线菌,直径0.5~20μm,其革兰染色的着色能力比诺卡菌强。可形成分枝状菌丝,菌丝纤细、无横格、多核、菌丝体发达,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后者成熟后发育成孢子丝。链霉菌是引起放线菌足分枝病(又称“足菌肿”)的常见病原菌。灰色链霉菌,比基尼链霉菌和热普通链霉菌可引起菌血症。在痰液、创伤、血液和脑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链霉菌大多数属于圈环链霉菌。诺卡菌是革兰阳性杆菌,串珠状/分枝,可呈长丝状排列,弱抗酸染色阳性,革兰与抗酸染色不佳,菌量多时可见,培养基生长一般需要3-7d(2-14d)。常见诺卡菌种为:皮疽诺卡菌(N.farcinica)、盖尔森基兴诺卡菌(N.cyriacigeorgica,或译为圣乔治教堂诺卡菌)、豚鼠耳炎诺卡菌(N.otitidiscaviarum)、巴西诺卡菌(N.brasiliensis)等。诺卡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见于土壤、水。

五位专家的精彩演讲,让微生物从业者对少见菌图文报告、真菌药敏报告、分子生物学报告、厌氧菌药敏实验和需氧型放线菌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们期待京港感染论坛接下来的栏目!



供稿:孙凌霄 审稿:宁永忠 鲁炳怀 排版:郭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