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0 23:20
作者 冯晓轩

2019年11月16日下午,京港感染论坛的经典栏目“过五关走麦城”如期举行,该板块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赵建宏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的佘丹阳教授主持。


第一位讲者是佘丹阳教授,佘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五个支原体肺炎的病例,从病原学诊断、转归、诊断治疗中面临的困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各个病例,结合病例,佘教授总结了支原体诊治面临的四大问题:影像表现复杂多样,缺乏早期快速诊断技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混合感染比较普遍。因此重视以上存在的问题对于支原体肺炎的合理诊治十分重要。



第二位讲者是中日友好医院的曹彬教授,曹教授进行了题为“重症流感免疫球蛋白治疗价值研究”的讲座,他指出重症流感病毒载量高,引起细胞因子失调,死亡率高,给全球医疗服务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现有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重症患者作用有限,治疗过程中病毒可能出现耐药性,因此寻找创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香港玛丽医院的孔繁毅教授进行了一项利用恢复期流感患者血浆治疗重症流感的前瞻性研究,治疗组较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下降。另一项利用超级免疫球蛋白(H-IVIG)治疗甲流重症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也证明了H-IVIG治疗可降低病毒载量、细胞因子应答及死亡率。以上研究提示我们,恢复期患者血浆和H-IVIG在将来的流感大流行治疗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牟向东教授,牟教授为我们分享了两个疑难病例,第一个病例是一位23岁女性患者,以“间断发热伴咳嗽1个月”为主诉入院,胸部CT提示肺部巨大阴影伴空洞,肿瘤标志物CA-199明显升高,行肺部穿刺抽取空洞内脓液,病原学培养阴性,脓液高通量测序检测到嗜肺军团菌,增强CT提示肺隔离症,经查文献,隔离肺的支气管和肺泡组织可分泌CA-199,隔离肺合并慢性感染时可刺激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分泌CA-199。第二个病例是一位65岁女性患者,既往有肾病综合征,服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因“胸痛、咳嗽、发热”等不适行胸部CT发现右上肺大片实变,病理发现大量菌丝,菌丝分支呈直角形,颇似“毛霉菌”,但行高通量测序检测到曲霉菌,事实上,曲霉菌的菌丝分支也有呈直角的现象。



第四位讲者是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玉苹教授,李教授分享了一例急性发热、血压降低患者,入院后1小时突发大咯血,胸部CT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伴多发小结节,予以补液、升压,同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及肺泡灌洗液高通量测序检测到钩端螺旋体,应用青霉素类药物、激素治疗后症状较前好转,接着李教授从病原学诊断、发病机制、治疗方面详细讲解了钩端螺旋体病,为我们对钩端螺旋体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第五位讲者是来自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张晓琦教授,张教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肺部结节、胸腔积液、乳糜胸病例。患者女性,48岁,以“咳嗽咳痰、胸闷6月余,加重伴发热4天”入院。胸部CT提示:双侧肺门及纵膈多软组织密度影,双侧胸腔积液;TBLB病理诊断:肉芽肿性炎伴上皮增生。初步诊断为:结节病,予以甲泼尼龙治疗五天后引流出乳糜样胸腔积液,考虑肺部结节压迫胸导管引起的梗阻性乳糜胸,加用甲氨蝶呤治疗后乳糜性胸腔积液较前减少,出院后随访发现左肺下叶出现新病灶,行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故本病例既存在结节病,又有肺结核。此病人结节病、肺结核谁先发谁继发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最后主持人赵建宏教授总结道:此次“过五关走麦城”板块讨论的病例都属于复杂病例,锻炼了我们的临床思维,参会者积极踊跃的参与讨论,对于促进我们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供稿人:中日友好医院冯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