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杂谈 > 【杂谈】阅尽关山第几重——也谈多重耐药
【杂谈】阅尽关山第几重——也谈多重耐药

2019-11-25 21:45

作者 宁永忠

刚刚开完医促会微感分会(CPAM-CMI)第二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京港感染论坛,意犹未尽。恰好这一周(11.18-11.24)是抗生素宣传周,意兴阑珊!索性就持续关注的一个细节写几句话。

"

这个细节就是多重耐药MDR——微生物学的老概念了。至少2003年我入行,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后来随着感控工作的加强,这个概念愈发受到重视,逐渐演变为报告上明确要求加注MDR。不过MDR的概念一直没有统一(除了结核分枝杆菌)。先是欧洲有一个专家共识(2011年)(注意是共识,不是硬约束,也不意味着统一)。后来国内翻译了,也出了试行文件(2011年5号)、共识(2015年)——核心观念是三类或三类以上同时耐药即MDR。因为菌有多种,药有多类(包括亚类)且多种,所以排列组合多种,由此判断比较复杂,容易引起混乱,很难简单明了。


而换一个角度——专业的角度看,比如金葡菌,最关键是耐酶青霉素和一代、二代头孢菌素是否耐药、万古霉素是否耐药。即MRSA、VRSA的判断才是重要,对其他如氨基糖苷类是否耐药、四环素类是否耐药、多种药物是否多重耐药……,其实相对而言没有那么重要。而指南对一种微生物的药物推荐也是有限的。


而从形式的角度即便标注了MDR,临床一线实用也要看具体是哪一种耐药。笼统而言多重耐药,没有实用性;只有统计学价值,只有形式上的意义,而且前提还得是有公认的定义(其实恰恰没有公认定义)。


一方面很难判断,一方面不太重要,一方面没有实用性……既然如此,何苦受累不讨好?!所以我自己也长期苦于这种判断。业界同道多有问疑,很难回答。


天可怜见!后来卫计委出了文件(《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言明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MRSA、VRE、CRE、CRABA、CRPAE,并对监测等给出了定义和计算规则等。实质上就是把MDR当作这些表型的笼统概括,而非统一、具体、明确的概念——简直是太明智了!而且判断简单明确,和国际上也一致。所以,建议按照这个文件报告即可,不要再回到以前按照“三类或三类以上……”的艰难混乱。此其一,是判断。

"

"

其二是上报。是否上报、如何上报,最好的方法是管理部门、临床科室、实验室、药学等多学科统一讨论来确定。不要变成管理部门机械下达命令,临床和实验室等被动应对的局面。管理本质上是互动博弈,上面模式长期下去必然两败俱伤。建议管理科室组织相关方开会商讨,基于国家文件,确定本单位如何落实。其间各方面信息,比如实验室规则是否简单明了可行,临床是否明确含义现实可用,感控是否有相应手段当下可施等,都可以在会上有充分呈现。互相理解,合作共赢,灵活实际。


而具体报告,建议不再标注MDR,而是直接写MRSA、VRE、CRE、CRABA、CRPAE就可以了,不必强写MDR。年度总结,这些不同的耐药表型,可以纳入MDR这个题目/小标题之下。这样既符合文件,又符合专业,且简单易行。


是否算危急值?MDR显然不是危急值。所以少部分医院纳入危急值管理,是现实管理的灵活处理。亦即只是一种比照处理,并非真的性质所属。这在管理上不是错误;但由此以为MDR是危急值则是错误。


其三,就专业前沿变化而言,MDR也是一个不断进展的概念。比如耳念珠菌的出现,算是把念珠菌多重耐药正式推向C位。按照原来国内的思路,念珠菌对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当然很少)等耐药,是否也要报一个MDR?!显然国际上在耳念珠菌之前,没有这样。由此可以反思细菌领域国内如此行为的必要性。


上面MDR判断、报告是一个细节问题。背后实际上是管理双方的互动与博弈。在实验室没有很好方法判断(三类或三类以上)的情况下,这样要求是否有可行性?在临床没有实用价值的情况下,这样要求是否有必要性?可以为例,业界三思。


总结

  • MDR没有统一定义,没有具体但统一的适合多个菌种的判断方法。实际上没有办法统一、也没有必要统一。

  • 一线实验室报告执行[2015]252号文件。只报五种即可。解晓悦老师说,可多不可缺。

  • 不建议标注MDR。更不必盖章,尤其不要如下图,盖章直接写隔离。

  • 当然如果界定清晰加盖红章,标注也不是错误。张立国老师说,医生如果不能具体判断MDR,这个标识不惟提醒用药信息,也确实会提示考虑隔离等防控措施。

  • 一般情况下管理者要求必须标注MDR时,建议基于[2015]252号文件进行理性沟通、会商。

  • 建议管理者、临床、实验室、药师等多学科会商,讨论耐药相关整体性乃至具体性事宜,包括MDR。

  • MDR不是危急值,但可以比照危急值管理方式上报。我个人不建议这样,因为检验报告单会标注具体耐药表型,(有些也会标注MDR,)没必要重复。

  • MDR的上报完全可以走院感系统。似可称之为“耐药预警”。这样临床、管理部门、实验室、药学等都可以及时知晓,决策如何处置、是否隔离;还可以作数据统计,便于系统性分析,持续性改进。

  • 不建议再纠结“三类或三类以上同时耐药”这个判断——作为科研和进展,怎么讨论都可以;作为实际工作,这样确实难以落实,也意义不大。

  • ESBL:《医院感染监测规范》里有。CLSI M100在2010年开始,如果折点有更新,则不建议常规报告临床;可以基于流行病学目的报告。实际医疗机构是否报告,需要上述多学科会商。

  • 其他如PRSP、D现象、CIM试验结果等,实验室可以标注。是否纳入MDR管理,需要上述多学科会商。

  • TB:常规实验室不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无从判断MDR。Xpert只是报利福平耐药。所以常规实验室不涉及这个情况。结防系统实验室如果作异烟肼、利福平耐药性,自然回报即可。

"

"

最后,借用华信医院解晓悦老师的一句话作结:微生物学的“春天”,一部分源自耐药菌的管控。是以论之,诸位一哂!


本文撰写过程中,和如下感控专家同道进行了交流,获益良多。谨致敬意,非常感谢!

  • 李利伟,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

  • 王静静,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解晓悦,清华大学附属华信医院

  • 张波,大连市第二医院

  • 张立国,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按姓名拼音排序)


    说明:相应缩写是业内常见,不再具体解释,大家自明。

"


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  宁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