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前沿速递 > 【前沿速递】CRE去定植,是神话还是现实?
【前沿速递】CRE去定植,是神话还是现实?

2020-07-26 16:10

作者 余跃天

京港感染论坛

感染病诊治,你我同参与

作者| 余跃天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检出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近10年感染性疾病诊治过程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回顾WoS核心数据库收录的3560篇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耐药基因表达,新型抗菌药物研发,快速基因型检测及临床预后风险建模四个方面。定植是继发感染的必由之路,防控的意义胜于诊治,因此目前的研究热点逐步转向定植(colonization)与去定植(decolonization)。


将身体任何部位定植的微生物去除的任何手段均可以称为去定植(Decolonization therapy, defined as any measure that leads to loss of detectable CRE carriage at any site)。其中包括外用药物、全身疗法、抗生素吸入疗法、天然化合物、噬菌体疗法、替代疗法和正在试验的新疗法。


目前关于CRE去定植的研究共11项[欧洲(6项)、以色列(3项)、南非(1项)和美国(1项)],其中2项随机对照试验、1项半随机对照试验、2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以及6项病例系列和病例报告。研究中最常用的去定植方法为口服多粘菌素E 1百万单位+庆大霉素80mg qid [Colistin (1 MIU) qid+ gentamicin(80 mg) qid],且几乎所有研究均得出了去定植方法有效,可以显著减少定植率的结果。但除了定植清除率外,仍有更多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关注。1,长期接触低浓度抗菌药物可以诱导细菌耐药(3项RCT研究均得出此项结论,且CRE长期接触含洗必泰的消毒剂可以诱导PhoPQ基因突变,从而对多粘菌素耐药);2,由于机体免疫功能未完全回复,短暂去定植成功后,仍容易复发,随着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更多的患者可以自行去定植(Spontaneous decolonization);3)从PICO的原则分析,11项研究的异质性较高,无法为具体临床问题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何种患者需要去定植?何时开始去定植?何种方式去定植?去定植疗程多久?如何评判去定植疗效?)。因此,2014年ESCMID去定植指南及2019年更新版均不推荐对于CRE进行常规去定植。减少抗菌药物不恰当使用,维持人体微生态及免疫功能平衡是关键。




审稿余方友

审稿陈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