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7 16:29
作者 王若冰
责任编辑:余方友 陈宏斌
〈
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的临床与微生物学特征
王若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IED)是一类包括起搏器、植入式除颤器、心脏再同步治疗仪等与心律诊断和治疗相关的电子装置,国内习惯将其称为心律植入装置[1]。CIED感染是植入心脏起搏器、除颤器等相关设备后的主要并发症,表现为从脉冲发生器囊袋或皮下部分的导线的局部感染到严重的全身性表现[2-4]。研究表明,由于CIED植入量持续增长,全球CIED感染率不断上升[5-7];美国的数据显示,1996至2003年间因CIED感染住院人数增加了3倍[8]。CIED感染的患者常常有更长的住院时间、经济负担增加,院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CIED感染将院内死亡风险增加了2倍以上[8];另外,出院后死亡率仍然在持续增加[4]。
本研究分析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中国某三甲医院心内科送微生物室培养的囊袋标本。所有病例均由心内科医生诊断为CIED感染,且存在手术指征,行起搏器电极导线拔除术,术中取囊袋组织做病原学检查。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基础疾病资料以及既往装置植入相关治疗情况等。
1.临床特征
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9-11]包括植入装置类型、植入相关手术次数、既往相关感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使用皮质类固醇、使用抗凝剂、术前发烧、囊袋血肿等。一些临床特征与CIED感染类型存在一定关联。患有这些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植入CIED后应密切监测,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及控制感染。我们的研究表明,有肺部疾病或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CIED早期感染,有肝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全身系统性感染。系统感染的患者囊袋组织培养的阳性率更高,且住院时间延长。有两例复发感染者发生了院内死亡,而初次感染的患者则没有院内死亡。
2.微生物学特征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甲氧西林敏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目前是CIED感染最常见的微生物学原因,占60%-80%的所有CIED感染[12-15]。然而,不常见的如革兰氏阴性杆菌也出现在CIED感染中。大多数CIED感染是囊袋感染;然而,病原菌沿着导线进入到血管内部分时,可能发生菌血症和心内膜炎。
219例CIED感染患者中145例(66%)囊袋组织培养阳性,同时血培养阳性的有24例(11.0%)。葡萄球菌是引起CIED感染的最常见原因,其中凝血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是主要类型(占全部病例的45%,占培养阳性病例的68.2%),尚未分离出对庆大霉素、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占所有病例的9.1%,占培养阳性的13.8%。在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之间、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之间以及早期感染和晚期感染之间,病原体分布有着显著差异。
由于CIED感染的微生物学与感染的发病机理密切相关,对CIED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微生物流行病学的了解,对于感染的预防和初步经验性治疗至关重要。
上述结果来自:Wang R, Li X, Wang Q, et al. Micro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fections at a Tertiary Hospital in China[J].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7, 8.
点击“阅读原文”可浏览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