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4 16:02
作者 张嵘
2018年5月10日,五位来自内地的微生物检验和临床的工作人员将一束微小之光悄悄地带到西藏的林芝。
5月的林芝,雨后初晴,阳光映射在远处云雾缭绕的雪山顶上,静谧唯美。洁白的哈达便让初来乍到的我们感受到了热情。

本以为这仅仅是一场普通的学术会议或一次寻常的授课,但是随后的交流带给我更多的是震撼。
墨脱县,一个刚刚通公路的县城,距离林芝十个小时的车程。两个腼腆害羞的姑娘颠簸一路赶来与我们交流。一个姑娘是妇产科医生兼院感工作,另一个姑娘是药剂科工作人员兼筹备检验科工作。一个叫丹珍卓玛的姑娘跟我们讲述了藏区边远地方医院里各方面知识匮乏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而且当地藏民对科普知识极度缺乏,这些都是我们过去从未知晓的状况。
来自陕西的杜春秋,从内地大学毕业一直扎根在海拔4000多米的日喀则工作。来自拉萨的尼玛,黑黝黝的脸,淳朴的眼神充满对知识的渴求。还有一位最认真执着的央宗,她带了自己医院的药敏报告单让我们点评,还有好多好多这样的藏族医务工作者,让人动容。
听众的热情和专注,让人难以忘怀。







我们还带去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参考书和两本微生物与抗生素的科普读物。

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王一民和鲁炳怀教授克服高反带来的不适,热情满满地下病房给当地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更值得佩服的是来自广东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廖康教授,援藏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强紫外辐射的西藏从一个南方帅小伙完全变成了黑小伙,默默感动着我们。
这就是我们微光计划(林芝站)的全体成员:






我们用我们的微薄之力在行动~
微微之光,可以照耀,更可以引燃~
投稿:张 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审稿:王 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以上文章为京港感染论坛独家编辑,转载需要获得许可,并标明来源,投稿热线:pidmi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