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会议报道 > 【会议报道】纸上谈菌实录--异菌突起 迫在梅睫
【会议报道】纸上谈菌实录--异菌突起 迫在梅睫

2020-10-17 09:11

作者 孙世俊

 

      2020年10月16日下午,第三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京港感染论坛在京召开。在正式开幕式开始前,二会场中,每年例行的纸上谈菌项目如约而至。

      

     北京垂杨柳医院宁永忠主任、中日友好医院鲁炳怀主任和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廖康主任主持。


 

1

      首先是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时东彦老师,通过数个诺卡菌感染诊断病例,对诺卡菌药敏试验进行详细的讲解。时东彦老师指出,诺卡菌虽然并不常见,但其致病性强,培养时间长。而且在国内常见的是圣乔治诺卡菌而并非文献常提到的星型诺卡菌,因为不同种的诺卡菌有明显药敏差异,故对其报告药敏时最好鉴定到种。对诺卡的药敏鉴定具体方法,时老师也给了详尽的解释。

2

       第二位讲者是海南省人民医院的吴华老师,由于疫情防控,吴华老师并未到现场,但依旧为我们带来一场学术盛宴。吴老师开始也是利用数个病例,讲述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对患者预后造成的极坏影响。吴老师提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善于伪装,形态随着培养时间在不断变化。随后吴老师就类鼻疽的分布,易感人群,治疗方案与转归进行了进一步讲解,特别提出,一旦实验室检测出类鼻疽,则立刻要提升生物安全等级。充分提升了现场观众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认识。


3

      随后登场的是随州市中心医院的张秋莹老师。张老师针对其医院对微生物报告单的优化,提出微生物检验为临床提供高质量报告单的必要性,详细讲述了随州市中心医院对微生物报告单的优化历程。张老师用“耐得住寂寞,忍得了琐碎,坚守初心,不断学习”结束了精彩的演讲。

4

       之后是中日友好医院鲁炳怀主任为大家详尽讲述了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和药敏试验。鲁主任认为临床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应有绝对的责任感。临床分离到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比例并不低,针对中日医院2019年的分离数据,非结核分枝杆菌占到44%。鲁主任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培养方法,药敏解读等都有详尽的报道。此外,鲁老师还提出,针对诺卡菌尚无指南,仍需要各位同仁继续努力。

5

        上半场的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的宁永忠主任。宁主任主要提出了针对mNGS适应征的18条专家共识,这些共识包括临床应用,微生物诊断,耐药诊断以及流行病学研究。具体内容将于2021年一月份正式发表。

6

       下半场是针对少见病原诊断梅里埃专题会,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辉教授主持。

       首先是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彭丽老师和孙珊老师讲述的针对隐球菌感染病例诊断历程。病例部分引起了各位线上线下专家的热烈讨论。该病例采用了传统培养和NGS联合方法,最终通过病原菌的分离,确证了新型隐球菌的感染。

7

       之后是北京朝阳医院的刘永哲老师与隗明老师分享的一例北京诺卡菌感染病例。该病例虽然开始结核基因阳性,利福平耐药基因阳性,但是由于患者既往感染结核,且存在其他分枝杆菌假阳性的可能性,所以最后坚持传统培养方案,终于在痰标本中培养出北京诺卡菌。




    会后讨论同样热烈,北京朝阳医院谷丽教授认为,诺卡菌治疗病程很长,同鲁教授说的那样,鉴定到种对后续治疗也极为重要。北大人民医院王辉教授认为,同宁永忠教授说的那样,mNGS虽然可以为临床提供诊断思路,但是传统微生物学技术依然很重要。





供稿:孙世俊     审核:鲁炳怀     排版:孙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