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会议报道 > 【会议报道】青年苗圃:感染与免疫的学术盛宴
【会议报道】青年苗圃:感染与免疫的学术盛宴

2020-10-17 09:11

作者 郑颖

      2020年10月16日下午,京港感染论坛分会场三在线上进行,第二版块是青年苗圃版块,由王一民、王新宇和刘昱东教授主持。由徐春晖、孔旭东、凌云、黄金伟和曹炬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五场感染与免疫的精彩学术会议。

      第一场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徐春晖教授为我们带来血液病患者少见真菌感染的鉴定和药敏。徐教授介绍,血液病患者一直是感染的高危人群,不同的血液病感染的真菌种类也不一样。由以色列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为开场,徐教授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血液病患者3种少见的真菌感染,包括毛孢子菌、毛霉和镰刀菌。分别从临床症状,鉴定方法和药敏实验展开,特别是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与质谱等实验室检查相结合,将不同种少见的真菌区别开来。最后,徐教授介绍了这些少见真菌的“药敏之外,治疗之中”。这些少见真菌感染的鉴别与处理对于血液病的临床实践来说非常重要,需要引起重视。

      接下来第二位讲者是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孔旭东教授,孔教授从临床药师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了免疫抑制剂和感染是如何碰出火花的。会议题目是:当免疫抑制剂遇到抗感染药物。孔教授提到,在同时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感染药物时,药物之间的一些注意事项在临床上可能被忽略,但这却会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效果。会议中,孔教授首先介绍了免疫抑制剂的类别、免疫抑制的感染风险因素以及免疫抑制剂与病原体之间的关系。孔教授讲到不同免疫抑制剂所引起的感染无论从病原菌的角度,还是从感染的部位都是不同的。随后介绍了免疫抑制剂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如更换免疫抑制剂方案和通过疫苗、药物和生活方式的途径来预防病原体感染及复发。同时孔教授强调,把握预防和治疗相关感染的时机非常重要。最后,孔教授提出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感染药物之前对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评估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环节。特别值得注意是,在药动学相互作用方面,临床中要特别关注CNI、mTOR抑制剂,因为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血药浓度出现数倍的升高或达不到有效治疗浓度,导致严重临床后果。免疫抑制剂和抗菌药物同时还可以发生不良反应的叠加风险,造成进一步器官损伤。

      第三场会议,是由来自上海市公卫中心凌云教授为我们带来的遗传免疫缺陷病与感染。凌教授以两例罕见的原发免疫缺陷病(PID)病例为开场,这两例病例通过全外显子测序(WES)确定一例为CYBB缺陷,一例为NEMO基因突变导致的免疫缺陷,从而引入当代医学视角下的感染性疾病的概念,并介绍了原发免疫缺陷病(PID)的特征,包括:无基础疾病、条件致病病原体、家族基因型分析、免疫学表型、严重或慢性的感染等。

      接下来,凌教授提出了目前的一些治疗探索,包括:

1、合并感染的治疗

2、免疫支持治疗:定期输注静脉丙种球蛋白

3、靶向治疗:芦可替尼-STAT1-GOF,西罗莫司-PIK3CD突变的患者应用

4、细胞因子治疗

5、细胞治疗

6、单克隆抗体治疗

7、基因治疗

     凌教授的分享使我们对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的思考,这也是未来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第四位讲者是来自丽水市人民医院的黄金伟教授,他致力于感染病临床与实验室捆绑式发展的抗感染模式建设,这次会议黄教授和我们分享了一例免疫缺陷宿主的复杂感染病例。该病例中的患者是一位因为肾病而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再次住院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提示患者继发肺部感染。根据患者症状的改变一步步推理,通过影像学特征、实验室痰培养的验证,该患者最终确定继发感染病原菌种类为:沙门菌、诺卡菌、结核菌、烟曲霉等。随后,黄教授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糖皮质激素导致免疫抑制的机制。最后,黄教授指出,当我们在为找到病原体欢欣鼓舞时,不要忘记去寻找患者得病的具体内因以及内因作用的规律。

      该版块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炬教授,他的会议题目是:肺部免疫在流感病毒和细菌感染下的正邪效应分析——以颗粒蛋白前体分子(progranulin)为例。该会议分为三部分内容:

1.PGRN在流感病毒感染中加重肺损伤

曹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流感的发病机制,并提出PGRN在流感病毒感染患者中表达显著上调,并且PGRN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后通过小鼠模型实验正反论证得出结果:①PGRN在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中表达显著上调,表达与否不影响滴度②PGRN缺陷小鼠肺损伤减轻,炎性细胞募集减少,炎症因子分泌减少。得出结论:PGRN在病毒性肺炎中加重肺免疫损伤。

2.PGRN在细菌性感染中减轻肺损伤

PGRN在细菌性肺炎中表达显著上调,小鼠模型实验得出结果:①铜绿假单胞菌肺炎PGRN缺陷小鼠宿主防御受损②细菌性肺炎中PGRN缺陷小鼠肺病理增强③细菌性肺炎中,PGRN缺陷小鼠CCL2和CXCL1水平降低④重组PGRN治疗提高了重症细菌性肺炎小鼠的生存率。得出结论:PGRN在细菌性肺炎中发挥免疫保护作用。

3.PGRN降低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的易感性

曹教授总结,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免疫学存在同质性和异质性,PGRN表达均增高却作用不同,PGRN可能为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的免疫治疗提供治疗靶点。在会议的最后,曹教授提出了一种新型标志物CD5L作为区分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以及预测肺炎疾病严重程度的潜能,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下午精彩的会议就此结束,每位讲者都在会议中高度概括了感染与免疫问题以及前沿进展,笔者相信通过讲者的分享,线上的观众在此次青年苗圃会议中,一定是收获良多,对感染与免疫有了全新的认知和深度的思考并且会给以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同时非常期待明日精彩的会议。


供稿:郑颖   审核:刘昱东 王新宇   排版:郭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