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7 09:11
作者 尹玉瑶
16日晚19:30,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委员会议准时开始。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同时举行的模式,线下会场设在亚洲大酒店二层锦义厅,13位委员在线下和100余位委员、青年委员在线上同时参会,共商分会未来计划和发展发向。
本次会议由陈宏斌常务委员主持。会议伊始,主持人向参会者介绍线下参会的13位委员,他们是胡必杰、陈佰义、胡云建、王辉、曹彬、李轶、曾吉、鲁炳怀、宁永忠、刘波和王一民,以及工作秘书王晓娟。

首先,青年副主委王一民做2020年青委会工作总结并介绍2021年青委会工作计划。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各位青委在抗疫一线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与此同时,青委会委员积极参与学会各项工作。微信稿推送方面,黄磊、王新宇、康海全、马立艳、李珣、黄金伟、许云敏、凌云、王亚东等9位青年委员合作翻译WHO合理使用抗生素最佳实践,黄磊、马立艳、黄金伟、王一民担任微信板块版主,8名青委共投稿4篇微信稿件。青委会委员5次承担直播课堂讲者工作,多次作为主持及嘉宾参与直播课堂,参与河北晋州站、山东淄博站的华佗工程公益行,并在第九届京港感染论坛中负责“青年苗圃”版块。2021年,青委们继往开来,更进一步,主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下几个方面:筹划3-4个地点组织华佗工程公益行,计划2021年4月或5月举办青年论坛,利用多学科优势举办京港直播课堂专题讲座,组织青委翻译或撰写行业基本教材,开展科学研究(临床&基础),挖掘优秀人才加入青委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而后主任委员王辉教授做2020年分会工作总结并组织讨论2021年分会工作计划。筹备举办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京港感染论坛,线上线下结合模式,规模较往年稍小,投稿论文126篇;宁永忠委员负责的网络直播课堂2020年十分火爆,截至2020年9月,本年度举办35次直播课堂,累计听众55411,王辉和朱德妹关于CLSI更新课程观看量最高;鲁炳怀委员负责的微信推送,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共发布88篇,姚开虎委员关于正确采集咽拭子的推送阅读量最高,达69793;此外,分会引领MCM12翻译工作,牵头制定1项卫生行业标准和2项专家共识,建立多个微信群,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

随后的讨论环节,线上线下多位嘉宾依次发言。曹彬指出中国抗疫成功的关键就是病原学诊断,临床检验工作量颇大。整个医学行业从业者多学科共同奋进,抗疫工作中还在进行科学研究,十分的令人敬佩。陈佰义表示学会中进行CLSI课程学习印象深刻,知识的更新、交流和学习深感振奋,未来会继续多参加分会的各种活动,分享经验继续保持进步。来自武汉的曾吉委员代替武汉人民感谢全国人民,他作为第一批定点医院的一员深刻感受到抗疫胜利得之不易。他认为在分会的工作中学会了很多,被敦促着学习进步,曾教授认为微光闪烁版块以后还是要坚持,希望明年在平时的直播课堂、微信稿推送中多给基层医院一些机会。青年医师刘波刚刚支援青岛进行核酸检测,他深刻感受到因为疫情,分子检测实验室和设备在全国迅速铺开,但是基层医院项目还是比较单一,分会可以考虑帮助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包括其他病毒检测、检测速度等方面,以及传统微生物检测能力。


卓超教授提出,分会应该多带领委员制定像mNGS共识这样的专家共识,推展行业影响力。夏青教授希望未来能在学会中找到更多合作者,关注病毒和细菌表面的糖研究。正在青岛抗击疫情的刘学东教授分享本次青岛疫情最新情况,12例新冠病例合并结核,4例重症而且病情进展很快。京港论坛让更多临床医生对病原学产生了兴趣,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马筱玲教授感慨,参加的学会很多,但是医促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学会,多学科人员比较全面,未来尽力完成任务。张睢扬教授表示会提高积极性,以后工作中多参与协会工作。王选锭教授表示感染性疾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问题备受关注,希望开展耐药菌致病力和临床症状相关性的研究,更丰富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胡必杰分享了三个新冠病毒观点,进口食品外包装传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很有必要,青岛这次疫情显示中国新冠病毒毒力并没有降低,提示感染性疾病领域还会有很多共同探讨和讨论的活动。


最后,主任委员王辉教授感谢参会的各位委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并邀请线上线下委员通过视频合影和现场合影相结合模式合影留念,至此,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委员会议顺利结束。
供稿:尹玉瑶 审核:王若冰 排版:陈凤宁